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座壳孢属真菌的资源调查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7页
 1 粉虱和介壳虫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第10-11页
 2 虫生真菌简述第11-13页
   ·生物防治中虫生真菌的主要类群第11页
   ·虫生真菌的多样性第11-12页
   ·虫生真菌的致病机理第12页
   ·虫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12-13页
 3 座壳孢第13-19页
   ·座壳孢属的建立第13-14页
   ·子座结构第14-16页
   ·分生孢子器第16-18页
   ·分生孢子第18-19页
 4 座壳孢的有性型亚肉座属第19-20页
   ·子囊壳第19-20页
   ·子囊孢子第20页
 5 与昆虫的联系第20-22页
 6 地理分布及生存环境第22-23页
 7 生物学特性第23页
 8 自然发生与流行第23-24页
 9 实践应用第24-25页
 10 形态分类和系统学研究现状第25-26页
 11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座壳孢的形态学研究第27-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页
   ·材料第27页
   ·试剂及工具第27页
   ·切片第27页
   ·制片第27页
   ·数据记录第27页
   ·图片数据第27页
 2 结果第27-42页
   ·座壳孢分种的描述第27-38页
     ·分种检索表第28-31页
     ·分种描述第31-38页
    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第31-32页
    Aschersonia badia Patouilard第32-33页
    Aschersonia basicystis Berk.& Curtis第33-34页
    Aschersonia blumenaviensis P.Henn第34页
    Aschersonia goldiana Sacc.& Ellis第34-35页
    Aschersonia oxystoma Bcrk第35-36页
    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Br第36页
    Aschersonia samoensis P.Henn第36-37页
    Aschersonia taitensis Mont第37-38页
    Aschersonia turbinate Berk第38页
   ·座壳孢及其有性型的初步研究第38-42页
第三章 座壳孢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42-56页
 1 菌株的分离纯化及保存第42-43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菌株的保存第43页
 2 DNA的提取第43-44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方法第44页
 3.特异性区域PCR扩增第44-49页
   ·试剂和溶液第44-45页
   ·特异区域及引物第45页
   ·PCR反应体系、程序及结果检测第45-46页
   ·PCR产物回收与载体连接第46页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46-47页
   ·转化、筛选第47页
   ·提取质粒第47页
   ·验证第47-49页
   ·测序第49页
 4.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49-53页
   ·RPB1序列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49-50页
   ·LSU序列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0-53页
 5.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RPB1序列系统发育树第53-54页
   ·LSU序列系统发育树第54-56页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1 侧丝消减现象的发现第56页
 2 侧丝的长度与分类第56-57页
   ·长度范围的的确定第56-57页
   ·避免实验中对侧丝的损伤第57页
 3 子座颜色对分类的影响第57-58页
 4 与昆虫寄主的关系第58-59页
   ·侧丝有无与昆虫的关系第58页
   ·寄主昆虫对座壳孢的影响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第65-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锌、银离子以及稀有金属氧化物的抗菌发泡EVA的研究
下一篇:中石化DX建设公司苯胺项目进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