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第一节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的过渡 | 第13-17页 |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重要特征时期 | 第17-20页 |
·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 | 第17页 |
·全新世重要特征时期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甘青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湖泊记录 | 第20-21页 |
·黄土与沙漠—黄土过渡带记录 | 第21-23页 |
·孢粉记录 | 第23页 |
·冰芯记录 | 第23-24页 |
·考古资料 | 第24-25页 |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25-28页 |
·选题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目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采样点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尕斯库勒湖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28-30页 |
·尕斯库勒湖自然地理概况 | 第28-29页 |
·尕斯库勒湖研究概况 | 第29页 |
·样品采集与岩性描述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尖扎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30-33页 |
·尖扎县自然地理概况 | 第30-31页 |
·尖扎及其周围区域研究概况 | 第31页 |
·样品采集与岩性描述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共和盆地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33-36页 |
·共和盆地自然地理概况 | 第33-34页 |
·共和盆地研究概况 | 第34-35页 |
·样品采集与岩性描述 | 第35-36页 |
第四节 靖远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36-39页 |
·靖远自然地理概况与样品采集 | 第36-38页 |
·靖远曹岘黄土研究概况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气候代用指标 | 第39-59页 |
第一节 气候代用指标分析与解释 | 第39-44页 |
·磁化率 | 第39-42页 |
·磁化率指示的黄土沉积环境 | 第40页 |
·磁化率指示的风沙沉积环境 | 第40-41页 |
·磁化率指示的湖泊沉积环境 | 第41-42页 |
·沉积物色度指标 | 第42-44页 |
·色度指示的湖泊沉积环境 | 第43-44页 |
·色度指示的黄土沉积环境 | 第44页 |
第二节 气候代用指标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GSK0305钻孔实验记录结果 | 第44-47页 |
·JZ0611钻孔实验记录结果 | 第47-49页 |
·GHTG0705剖面实验记录结果 | 第49-50页 |
·CX0706剖面实验记录结果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52-59页 |
·GSK0305孔的年代建立 | 第52-55页 |
·JZ0611钻孔的年代建立 | 第55-56页 |
·GHTG0705剖面的年代建立 | 第56-57页 |
·CX0706剖面的年代建立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区域气候变化规律与对比研究 | 第59-70页 |
第一节 钻孔与剖面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 第59-62页 |
·GSK0305孔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 第59页 |
·JZ0611孔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 | 第59-60页 |
·GHTG0705剖面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 | 第60-62页 |
·CX0706剖面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 | 第62页 |
第二节 区域对比 | 第62-68页 |
·GSK0305孔区域对比研究结果 | 第62-63页 |
·JZ0611孔区域对比研究结果 | 第63-65页 |
·GHTG0705剖面区域对比研究结果 | 第65-67页 |
·CX0706剖面区域对比研究结果 | 第67页 |
·小节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区域气候变化机制讨论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