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相关概念 | 第9-12页 |
·自动协商模型的基本组成 | 第9-11页 |
·自动协商分类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概述 | 第14-34页 |
·基于博弈论的自动协商技术 | 第14-21页 |
·基于启发式求解的自动协商技术 | 第21页 |
·基于辩论的自动协商技术 | 第2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Agent双边多议题自动协商模型 | 第34-41页 |
·相关定义与假设 | 第34-35页 |
·协商协议 | 第35-36页 |
·协商策略 | 第36-39页 |
·提出初始Offer策略 | 第36页 |
·寻找Pareto效率Offer的策略 | 第36-38页 |
·Offer评估策略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Agent多边多议题自动协商模型 | 第41-49页 |
·相关定义 | 第41-42页 |
·协商协议 | 第42-43页 |
·协商策略 | 第43-47页 |
·基于GA的Offer生成策略 | 第43-46页 |
·编码方案 | 第43页 |
·确定适应度函数 | 第43-45页 |
·遗传操作 | 第45-46页 |
·Offer评估策略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论文总结 | 第49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