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白桦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 第9页 |
·桦木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林木悬浮培养的研究概述 | 第10页 |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因素 | 第11-15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1页 |
·高产细胞系的选择 | 第11-12页 |
·最佳培养条件和程序的选择 | 第12-15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5-19页 |
·萜类化合物概述 | 第15页 |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 第15-17页 |
·白桦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与检测 | 第17页 |
·白桦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7-19页 |
·白桦三萜类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异分析 | 第20-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植物材料来源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白桦酯醇标准品色谱响应的线性范围 | 第22页 |
·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不同部位白桦酯醇的含量分析 | 第23页 |
·白桦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异分析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白桦愈伤组织固体培养体系的优化及其三萜类物质代谢调控研究 | 第25-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植物材料来源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白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培养基类型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碳源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光处理条件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白桦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初步建立及其三萜类物质合成的调控 | 第38-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植物材料来源 | 第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白桦悬浮培养细胞生长曲线与三萜物质的形成关系 | 第40-42页 |
·不同形态白桦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后细胞的生长曲线与三萜物质的积累 | 第42-44页 |
·不同接种量对白桦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培养基种类对白桦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白桦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光照条件对白桦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其三萜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图版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