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工湿地公园中地形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湿地与城市湿地 | 第13-14页 |
·湿地公园 | 第14页 |
·城市人工湿地公园 | 第14-15页 |
·地形 | 第15页 |
·地貌 | 第15-16页 |
·微地形 | 第16页 |
·文章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2 城市人工湿地公园中的地形设计 | 第19-31页 |
·地形设计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园林美学理论 | 第19页 |
·生态关系协调原理 | 第19页 |
·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原理 | 第19-20页 |
·大地艺术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页 |
·地形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 第20-24页 |
·地形的改造 | 第21页 |
·地形改善小气候 | 第21-22页 |
·地形控制视线 | 第22-24页 |
·地形排水和坡面稳定 | 第24页 |
·城市人工湿地公园地形设计原则 | 第24-28页 |
·尊重原始地貌,以利用保护为主 | 第24-25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5页 |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原则 | 第25-2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6页 |
·工程控制原则 | 第26-28页 |
·城市人工湿地公园地形设计控制要素 | 第28-29页 |
·竖向设计要素 | 第28页 |
·空间构成 | 第28-29页 |
·景观视线 | 第29页 |
·人为因素 | 第29页 |
·湿地公园地形设计的功能作用 | 第29-30页 |
·生态作用 | 第29-30页 |
·景观作用 | 第30页 |
·经济作用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 地形塑造景观空间的思路及方法 | 第31-39页 |
·地形塑造景观空间的原则 | 第31页 |
·生境营造中地形要素的分析与设计 | 第31-34页 |
·地形塑造湿地景观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4 城市人工湿地公园的地形要素设计案例研究 | 第39-49页 |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地形设计研究 | 第39-45页 |
·项目概况 | 第39-40页 |
·地形造景 | 第40页 |
·借鉴之处 | 第40-45页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形设计研究 | 第45-47页 |
·项目概况 | 第45页 |
·地形特点 | 第45-46页 |
·地形保护与管理措施 | 第46页 |
·借鉴之处 | 第46-47页 |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地形设计研究 | 第47-48页 |
·项目概况 | 第47页 |
·地形造景 | 第47-48页 |
·借鉴之处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地形设计解析 | 第49-67页 |
·项目概况 | 第49-50页 |
·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功能分区 | 第52-54页 |
·湿地类型设计 | 第53-54页 |
·湿地特色景观 | 第54页 |
·岸线设计和湖底工程处理 | 第54页 |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地形设计原则 | 第54-59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55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55页 |
·生态原则 | 第55页 |
·景观美学原则 | 第55-59页 |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地形设计控制要素 | 第59-65页 |
·视线通廊 | 第59-60页 |
·滨水界面 | 第60页 |
·土方设计 | 第60-65页 |
·防渗设计 | 第65页 |
·启示与思考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6 结论 | 第67-69页 |
·本文研究成果在景观设计学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 第67-68页 |
·本文研究的成果与创新点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