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言:体育文明——一个新的理论观点 | 第7-1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11页 |
一 当前我国体育基础理论状态,一种"体育文化"模式的建构期 | 第7-8页 |
二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状况与可持续问题 | 第8-9页 |
三 当前我国体育所需的新理论观点,"体育文明"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一 "体育文明"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体育文明核心概念的建构 | 第11页 |
三 "体育文明"的逻辑起点 | 第11页 |
四 "体育文明"概念体系及其科学内涵 | 第11-12页 |
五 新时期我国"体育文明"观念的树立 | 第12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现状、创新之处、写作难点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 体育文明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三 本文的写作难点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化、文明与体育文化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文化 | 第14-16页 |
一 中国古代文化解释 | 第14页 |
二 近代以来的文化概念流变 | 第14-15页 |
三 现代文化概念的基本认同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明 | 第16-19页 |
一 文明概念的词源分析 | 第16页 |
二、文明概念的界定分析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文化与文明 | 第19-20页 |
一、"文明就是文化"论 | 第19页 |
二 "文明是僵死的文化" | 第19-20页 |
三 文明与文化互为因果关系 | 第20页 |
第四节 体育文化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建构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体育文明 | 第22-29页 |
第一节 体育学界为什么只有"体育文化"而没有"体育文明" | 第22-25页 |
一 文化与文明关系探讨的忽略 | 第23页 |
二 体育的主观目的性过度偏重 | 第23-25页 |
三 体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 | 第25页 |
第二节 对体育文明核心概念建构的审视 | 第25-26页 |
一 体育文明的逻辑立场 | 第26页 |
二 体育文明研究的深入性 | 第26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类型学研究 | 第26-29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类型分类 | 第27页 |
二 "体育文明"核心概念的类型研究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体育文明的逻辑起点 | 第29-34页 |
第一节 "世界3"与"人造动物园",体育演化的历史逻辑线索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自然的人化"与"科技异化"中的体育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人的自然化"与"体育文明" | 第31-32页 |
第四节 "体育文明"逻辑起点与终极价值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体育文明"概念体系及其科学内涵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游戏精神 | 第34-37页 |
一 游戏精神的超验性与体育的发展 | 第34-35页 |
二 公平竞争 | 第35-36页 |
三 平等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度" | 第37-40页 |
一 "度"的艺术 | 第37-38页 |
二 体育中的"度" | 第38-40页 |
第六章 新时期我国体育文明观的树立 | 第40-46页 |
第一节 从"体育文化"到"体育文明",体育发展之必然 | 第40-42页 |
一 再谈文明、文化概念 | 第40-41页 |
二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明的观念差异 | 第41页 |
三 体育文明观的本质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体育文明结构体系的三个维度,体育文明实现之前提 | 第42-44页 |
一 体育意识文明 | 第42页 |
二 体育制度文明 | 第42-43页 |
三 体育行为文明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体育文明的目的所在,保持每个"世界"的平衡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专家意见函) | 第49-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