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s | 第4-6页 |
前言 | 第6-8页 |
一、商业秘密侵权救济概述 | 第8-11页 |
二、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的匹配缺陷 | 第11-19页 |
1. 立法与司法的脱节 | 第12-14页 |
2. 行政执法救济程序与司法救济程序的衔接度不够 | 第14-15页 |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效价不高 | 第15-17页 |
4. “先刑后民”的弊端明显 | 第17-19页 |
三、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匹配缺陷的完善 | 第19-26页 |
1. 牢固确立综合治理的理念 | 第19页 |
2. 明确主辅关系 | 第19-21页 |
3. 建立“先民后刑”的诉讼秩序 | 第21-24页 |
4. 做好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衔接工作 | 第24-26页 |
四、救济措施的共性缺陷及完善 | 第26-33页 |
1. 分开审理的缺陷及完善 | 第26-30页 |
2. 二次泄密的存在和防范 | 第30-33页 |
五、救济措施的个性缺陷及完善 | 第33-41页 |
1. 民事案件举证责任的缺陷及完善 | 第33-37页 |
2. 刑事案件起诉方式的缺陷及完善 | 第37-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