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地衣芽孢杆菌(BL)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与破坏作用及防病效果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前言第12-30页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第12-13页
 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第13-20页
  (一) 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第13-15页
  (二) 化学防治第15-16页
  (三) 生物防治第16-20页
 三、生防细菌的防病机制第20-26页
  (一) 抗生作用第20-24页
  (二) 竞争作用第24-25页
  (三) 诱导抗病性第25页
  (四) 重寄生作用第25-26页
 四、生防细菌抗菌蛋白的研究第26-29页
 五、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一、供试菌株第30页
  (一) 拮抗细菌第30页
  (二) 油菜菌核病菌第30页
 二、供试药剂第30-31页
  (一) 多菌灵第30页
  (二) 腐霉利第30-31页
 三、培养基第31页
  (一) 肉汁冻培养液(BP)第31页
  (二)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第31页
 四、油菜菌核病菌抗药性菌株的筛选和诱导第31-32页
  (一) 抗腐霉利菌株的筛选和诱导第31-32页
  (二) 抗多菌灵菌株的检测第32页
 五、地衣芽孢杆菌(BL)及其抗菌蛋白的拮抗测定第32页
 六、BL 抗菌蛋白的提取第32-33页
 七、BL 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破坏作用的研究第33页
  (一) 对病菌菌丝形态破坏的观察第33页
  (二) 对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影响的测定第33页
 八、BL 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第33-34页
  (一) 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测定第33-34页
  (二) 对病菌菌核生成和萌发抑制的测定第34页
  (三) 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抑制的测定第34页
 九、BL 抗菌蛋白与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第34-35页
  (一) 药剂对病菌的毒力测定第34页
  (二)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的毒力测定第34-35页
  (三) BL 抗菌蛋白与药剂对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第35页
 十、BL 抗菌蛋白与药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试验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一、地衣芽孢杆菌及其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能力第36页
 二、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的破坏作用第36-37页
  (一)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形态的破坏第36-37页
  (二)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7页
 三、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第37-39页
  (一)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第37-38页
  (二)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菌核生成和萌发的抑制第38页
  (三)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子囊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抑制第38-39页
 四、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与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第39-45页
  (一) 腐霉利对病菌的毒力第39-42页
  (二) 多菌灵对病菌的毒力第42-43页
  (三) BL 抗菌蛋白对病菌的毒力第43-44页
  (四) BL 抗菌蛋白与药剂对病菌的联合毒力第44-45页
 五、地衣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及其复配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第45-47页
讨论第47-51页
 一、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第47-48页
 二、BL 抗菌蛋白的作用方式第48-49页
 三、蛋白类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65页
附录1(发表论文)第65-66页
附录2(试验原始数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水稻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G87 抗菌蛋白的提取、纯化及组成分析第70-89页
 中文摘要第70页
 英文摘要第70-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6页
  一、供试菌株第71页
   (一) 拮抗细菌第71页
   (二) 水稻病原真菌第71页
  二、培养基第71-72页
   (一) 肉汁冻培养液(BP)第71页
   (二)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第71-72页
  三、主要试剂及仪器第72-73页
   (一) 主要试剂第72页
   (二) 主要仪器第72-73页
  四、G87 抗菌蛋白的提取与纯化第73-74页
   (一) 粗蛋白提取第73页
   (二) DE52 离子交换层析第73页
   (三) Phenyl-Sepharose 6 Fast Flow 疏水层析第73-74页
   (四)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第74页
  五、G87 抗菌蛋白拮抗活性的测定第74页
  六、G87 抗菌蛋白分子量的测定第74页
  七、G87 抗菌蛋白组成的测定第74-76页
   (一) 油红-O 染色液显色反应第74-75页
   (二) 蒽酮反应第75页
   (三) 双缩脲反应第75页
   (四) 茚三酮反应第75页
   (五) 硝酸反应第75页
   (六) 含糖量测定第75-76页
 结果与分析第76-84页
  一、水稻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G87 抗菌蛋白的提取与纯化第76-80页
   (一) 粗蛋白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第76-77页
   (二) DE52 离子交换层析后蛋白及其抑菌活性第77页
   (三) Phenyl-Sepharose 6 Fast Flow 疏水层析后蛋白及其抑菌活性第77-79页
   (四)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后蛋白及其抑菌活性第79-80页
  二、水稻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G87 抗菌蛋白的分子量第80-81页
  三、水稻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G87 抗菌蛋白的组成分析第81-84页
   (一) 是否含脂第81页
   (二) 否含糖及含糖量第81-83页
   (三) 是否含肽键第83页
   (四) 是否含α-氨基酸第83页
   (五) 是否含芳香族氨基酸第83-84页
 讨论第84-87页
  一、拮抗细菌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第84-85页
  二、芽孢杆菌抗菌蛋白的类型与特性第85-86页
  三、G87 抗菌蛋白的应用前景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依达拉奉对MPP~+所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海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