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煤矿副井井壁治理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2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 ·井壁破坏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井壁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 2 新义煤矿副井井壁破裂分析 | 第25-29页 |
| ·新义煤矿副井概况 | 第25页 |
| ·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25-26页 |
| ·地质情况 | 第25-26页 |
| ·水文地质 | 第26页 |
| ·井筒破裂状况 | 第26-28页 |
| ·井筒破裂状况统计 | 第26-28页 |
| ·井壁破裂原因分析 | 第28页 |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 3 井壁地压监测 | 第29-40页 |
| ·地压实测方法 | 第29-30页 |
| ·新义煤矿地压实测仪器 | 第30-36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30-31页 |
| ·压力盒的选择要求 | 第31-32页 |
| ·JXY-4 型压轴双膜土压力传感器 | 第32-34页 |
| ·SS-Ⅱ型便携式数字式钢弦频率接收仪 | 第34-36页 |
| ·井壁压力的监测 | 第36-39页 |
| ·压力盒埋设与数据测试技术要求 | 第36-37页 |
| ·监测数据 | 第37-39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9页 |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 4新义煤矿副井410~480m段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40-70页 |
| ·数值计算简介 | 第40-42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 ·数值计算软件 | 第41-42页 |
| ·数值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2-46页 |
| ·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 | 第42-43页 |
| ·混凝土的C 、(?) | 第43-44页 |
| ·井壁地压的估算 | 第44-46页 |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46页 |
| ·410~460m段井壁结构与井壁稳定的关系 | 第46-62页 |
| ·素混凝土情况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47-52页 |
| ·局部加筋情况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56页 |
| ·全部加筋情况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56-6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460~480m段井壁结构与井壁稳定的关系 | 第62-68页 |
| ·C40 混凝土情况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3-64页 |
| ·C40 混凝土、局部加钢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4-65页 |
| ·C40 混凝土、全部加钢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5-66页 |
| ·C40 混凝土、加11#矿工钢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6-67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 5 新义煤矿副井480m以下井壁安全性预测 | 第70-88页 |
| ·数值模拟方案 | 第70-71页 |
| ·不同加筋材料情况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71-76页 |
| ·无矿工钢 | 第71-72页 |
| ·有矿工钢 | 第72-74页 |
| ·有钢筋网 | 第74-76页 |
|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76-81页 |
| ·混凝土强度C30 | 第76-77页 |
| ·混凝土强度C40 | 第77页 |
| ·混凝土强度C45 | 第77-79页 |
| ·混凝土强度C50 | 第79-81页 |
| ·不同井壁厚度下井壁的稳定性分析 | 第81-87页 |
| ·井壁厚度750mm | 第81-82页 |
| ·井壁厚度650mm | 第82-84页 |
| ·井壁厚度600mm | 第84-85页 |
| ·井壁厚度550mm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6 破裂井壁治理技术与矿压观测结果 | 第88-92页 |
| ·破裂井壁治理技术与参数 | 第88-90页 |
| ·410~460m 段井壁治理 | 第88-89页 |
| ·460~480m 段井壁治理 | 第89页 |
| ·480m 以下井壁治理 | 第89-90页 |
| ·井壁位移观测 | 第90-92页 |
| ·410~460m 段井壁位移观测 | 第90页 |
| ·460~480m 段井壁位移观测 | 第90-92页 |
| 7 主要结论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作者简历 | 第97-9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