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 | 第12-14页 |
·桥梁静风响应 | 第14-15页 |
·桥梁风致振动 | 第15-17页 |
·颤振 | 第15-16页 |
·驰振 | 第16页 |
·涡振 | 第16页 |
·抖振 | 第16-17页 |
·桥梁抖振理论方法 | 第17-21页 |
·抖振频域分析 | 第17-19页 |
·抖振时域分析 | 第19-20页 |
·斜风下桥梁抖振分析 | 第20-21页 |
·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的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节段模型静风三分力试验 | 第22页 |
·节段模型测振试验 | 第22-23页 |
·桥塔模型试验 | 第23页 |
·全桥气弹模型试验 | 第23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主梁断面气动六分量系数风洞试验研究 | 第26-44页 |
·引言 | 第26页 |
·静风荷载 | 第26-30页 |
·传统的三分量静风荷载 | 第27-28页 |
·斜风下六分力静风荷载 | 第28-30页 |
·三分量静力荷载与六分量静力荷载的简单对比 | 第30页 |
·气动六分力系数双支式节段模型试验概况 | 第30-32页 |
·模型设计及其安装 | 第30-32页 |
·试验工况和试验风速 | 第32页 |
·气动力系数的计算 | 第32-34页 |
·试验结果 | 第34-41页 |
·六分力系数和三分力系数结果比较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考虑静风位移的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4-72页 |
·引言 | 第44页 |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 | 第44-50页 |
·斜拉桥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44-45页 |
·南京三桥的有限元模型 | 第45-50页 |
·斜风作用下桥梁静风位移响应分析 | 第50-60页 |
·静风响应分析方法 | 第50-54页 |
·南京长江三桥静风响应分析 | 第54-60页 |
·南京三桥动力特性分析和主要结果 | 第60-71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60-69页 |
·比较总结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考虑静风位移的桥梁抖振频域分析方法 | 第72-81页 |
·引言 | 第72页 |
·抖振分析基本假设 | 第72页 |
·考虑静风位移的随机抖振分析基本流程 | 第72-74页 |
·抖振力模型 | 第74-77页 |
·自激力模型 | 第77-78页 |
·抖振运动方程的确立及求解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抖振响应分析的全桥气弹模型试验验证及参数分析 | 第81-112页 |
·南京三桥全桥气弹模型试验 | 第81-92页 |
·模型设计原则 | 第81页 |
·模型设计 | 第81-85页 |
·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 | 第85-89页 |
·试验风速及试验工况 | 第89-90页 |
·风振响应测量截面布置 | 第90页 |
·主要试验结果 | 第90-92页 |
·斜风下桥梁抖振响应频域分析结果及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92-102页 |
·输入计算数据 | 第92-95页 |
·计算结果 | 第95-102页 |
·抖振响应参数分析 | 第102-110页 |
·气动导纳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自激力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静风位移的影响 | 第107页 |
·初始风攻角和风偏角的影响 | 第107-110页 |
·本章总结 | 第110-11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2-113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