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氮污染概况及危害 | 第12页 |
| ·生物脱氮原理与技术简介 | 第12-14页 |
| ·国内外厌氧氨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6-17页 |
| 2 厌氧氨氧化机理 | 第17-23页 |
| ·厌氧氨氧化的发现 | 第17页 |
| ·作用机理 | 第17-18页 |
| ·微生物特性 | 第18-19页 |
| ·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基质抑制 | 第19-20页 |
| ·pH | 第20页 |
| ·温度 | 第20页 |
| ·反应器选定 | 第20-21页 |
| ·技术特点 | 第21页 |
|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21-23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 ·SBR反应器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实验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4-25页 |
| ·氨氮和亚硝氮标准曲线 | 第25-26页 |
| ·实验运行条件 | 第26-27页 |
| ·实验阶段 | 第27-29页 |
| ·实验路线图 | 第27-28页 |
| ·实验实施阶段 | 第28-29页 |
| 4 厌氧消化污泥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 ·厌氧氨氧化菌培养阶段(消化污泥) | 第29-33页 |
| ·培养阶段实验条件 | 第29页 |
| ·培养阶段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 ·污泥性状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厌氧氨氧化菌实验阶段(消化污泥) | 第33-3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总结 | 第37-38页 |
| 5 好氧硝化污泥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厌氧氨氧化菌培养阶段(硝化污泥) | 第38-41页 |
| ·培养阶段实验条件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厌氧氨氧化菌实验阶段(硝化污泥) | 第41-4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6 两种接种污泥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比较 | 第45-52页 |
| ·厌氧氨氧化菌培养阶段的比较 | 第45页 |
| ·厌氧氨氧化菌培养时间的比较 | 第45页 |
| ·反应器出水各形态氮浓度的比较 | 第45页 |
| ·厌氧氨氧化实验阶段的比较 | 第45-48页 |
| ·氨氮去除率的比较 | 第45-46页 |
| ·亚硝氮去除率的比较 | 第46-47页 |
| ·总氮去除率的比较 | 第47-48页 |
| ·平均值分析 | 第48-51页 |
| ·两个反应器中污泥状况的比较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7 厌氧氨氧化控制因素的研究 | 第52-56页 |
| ·pH对厌氧氨氧化过程影响 | 第52-55页 |
| ·概述 | 第52页 |
| ·pH对实验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52-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8 结语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6页 |
|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A | 第59-60页 |
| 索引 | 第60-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