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29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人类学仪式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奥林匹克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开幕式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研究视角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6页 |
·归纳法 | 第26页 |
·观察法 | 第26页 |
·访谈法 | 第26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26-27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27页 |
·历史研究法 | 第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创新点 | 第28页 |
·逻辑架构图 | 第28-29页 |
2 开幕式的结构和特点 | 第29-33页 |
·开幕式的结构 | 第29-32页 |
·形态结构 | 第30-31页 |
·意义结构 | 第31-32页 |
·开幕式的特点 | 第32-33页 |
·形态结构的特点 | 第32-33页 |
·意义结构的特点 | 第33页 |
3 开幕式的功能 | 第33-37页 |
·进行奥林匹克教育 | 第34页 |
·艺术取代宗教,审美创造崇高 | 第34-35页 |
·唤起奥运会需要的特殊感情 | 第35-36页 |
·展示举办国、举办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 | 第36页 |
·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 | 第36页 |
·传播和传承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 | 第36-37页 |
4 开幕式历史演进的分析与讨论 | 第37-106页 |
·1896年~1912年:框架的搭建 | 第38-50页 |
·基本框架 | 第39-44页 |
·载体 | 第39-40页 |
·入场式 | 第40-42页 |
·宗教仪式 | 第42页 |
·大合唱 | 第42-44页 |
·表演比赛 | 第44页 |
·原因 | 第44-50页 |
·顾拜旦的作用 | 第44-46页 |
·对古代奥运会的借鉴 | 第46-48页 |
·奥林匹克运动内在需要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页 |
·1920年~1936年:战争夹缝中的突进 | 第50-65页 |
·仪式结构的完成 | 第51-57页 |
·奥林匹克会旗 | 第51-52页 |
·和平鸽 | 第52页 |
·运动员宣誓 | 第52-53页 |
·入场式 | 第53-54页 |
·圣火 | 第54-55页 |
·圣火传递 | 第55-56页 |
·体育场 | 第56-57页 |
·文艺表演的突起 | 第57-60页 |
·内容和形式 | 第58-59页 |
·作用 | 第59-60页 |
·原因 | 第60-65页 |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 第60-63页 |
·国家政治的偶然因素 | 第63-64页 |
·科技与媒体的进入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页 |
·1948年~1976年:从仪式到展演 | 第65-79页 |
·仪式维度的填充 | 第66-74页 |
·宣誓——从单一到全面 | 第66-68页 |
·圣火——从火炬盆到点火者 | 第68-69页 |
·入场式——从军事化到民间 | 第69-71页 |
·主体——从民族到国际 | 第71-73页 |
·角色——从男性主导到男女平等 | 第73页 |
·空间——从仪式部分到展演背景 | 第73-74页 |
·文艺表演——从服务于仪式到展演 | 第74-76页 |
·原因 | 第76-79页 |
·政治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博弈 | 第76-77页 |
·媒体和科技促成变化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页 |
·1980年至今:作用与反作用 | 第79-106页 |
·仪式的变化 | 第80-85页 |
·时间的变化 | 第81-82页 |
·圣火点燃及其传递的变化 | 第82-84页 |
·宣誓的变化 | 第84-85页 |
·和平鸽的变化 | 第85页 |
·文艺表演的变化 | 第85-94页 |
·音乐 | 第86-88页 |
·舞蹈和造型 | 第88-91页 |
·故事 | 第91-92页 |
·空间 | 第92-93页 |
·角色 | 第93-94页 |
·原因 | 第94-100页 |
·视觉媒体 | 第94-96页 |
·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立和和谐 | 第96-100页 |
·小结 | 第100-10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建议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附录 | 第116-12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