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术语解释 | 第10-11页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婚姻观念的直观反映 | 第16-32页 |
第一节 婚礼图中的现实与虚拟世界——有关敦煌婚俗的图像分析 | 第16-25页 |
一、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图 | 第16-20页 |
二、主要人物与器物的补充解析 | 第20-24页 |
三、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重合与错位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礼俗变动的财婚理念——以S.11456B—F号文书为中心 | 第25-32页 |
一、对S.11456B-F号文书的文本分析 | 第26-27页 |
二、敦煌地区的财婚风气及社会意义 | 第27-32页 |
第二章 唐宋敦煌婚制考 | 第32-67页 |
第一节 敦煌平民婚制 | 第32-39页 |
一、一夫一妻与一夫一妻有妾 | 第37-38页 |
二、一夫多妻与一夫多妻有妾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归义军节度使婚制考 | 第39-67页 |
一、张议潮之夫人 | 第39-42页 |
二、张淮深之夫人 | 第42-44页 |
三、张淮鼎之夫人 | 第44-45页 |
四、索勋之夫人 | 第45-46页 |
五、张承奉之夫人 | 第46-47页 |
六、曹议金之夫人 | 第47-55页 |
七、曹元德与曹元深之夫人 | 第55-57页 |
八、曹元忠之夫人 | 第57-59页 |
九、曹延恭之夫人 | 第59-60页 |
十、曹延禄之夫人 | 第60-62页 |
十一、曹宗寿与曹贤顺之夫人 | 第62-63页 |
十二、补充 | 第63-67页 |
第三章 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的分析与妾的生活实态 | 第67-85页 |
第一节 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现象的分析 | 第67-74页 |
一、夫妻年岁差距过大的界定 | 第67-71页 |
二、夫比妻大的原因分析 | 第71-72页 |
三、妻比夫大的原因分析 | 第72-74页 |
第二节 现实生活中的妾 | 第74-85页 |
一、妾的别称 | 第75-78页 |
二、身世来源、纳妾方式与缘由 | 第78-82页 |
三、生活状态 | 第82-85页 |
第四章 家庭伦理观念——以子女为中心的考察 | 第85-111页 |
第一节 子女取名的章法及其意义 | 第91-100页 |
一、取名以行辈为主 | 第92-94页 |
二、多取双字名 | 第94-95页 |
三、一些特殊现象 | 第95-97页 |
四、男女身份的标识和理想寄托 | 第97-100页 |
第二节 非正式婚姻所生子女 | 第100-111页 |
一、身世来源 | 第100-107页 |
二、社会的认可 | 第107页 |
三、财产的继承与分割——义务与权利的双重体现 | 第107-108页 |
四、收养理念的现实与礼法冲突 | 第108-111页 |
附论 释"新妇"与"姬" | 第111-122页 |
一 释"新妇" | 第111-118页 |
二 释"姬" | 第118-122页 |
结语: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婚姻思想的真实所在 | 第122-123页 |
附录:唐代吐鲁番地区婚姻家庭生活资料表 | 第123-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6页 |
图版一 | 第136-142页 |
图版二 | 第142-150页 |
图版三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