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OFDM信道仿真、检测和信道估计的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和立题意义 | 第10-11页 |
| ·MIMO技术概况 | 第11-15页 |
| ·MIMO技术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MIMO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 ·V-BLAST技术研究应用概况 | 第14-15页 |
| ·MIMO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MIMO-OFDM系统原理及关键技术 | 第17-25页 |
| ·MIMO原理和实现 | 第17-18页 |
| ·OFDM原理 | 第18-20页 |
| ·MIMO-OFDM系统原理 | 第20-24页 |
| ·MIMO和OFDM系统结合的必要性 | 第20页 |
| ·MIMO-OFDM系统模型 | 第20-22页 |
| ·M1MO-OFDM的关键技术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无线信道特性以及MIMO信道模型 | 第25-41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信道的衰落特性 | 第25-30页 |
| ·路径损耗和阴影效应 | 第26-27页 |
| ·信道色散和选择性衰落 | 第27-30页 |
| ·MIMO信道模型 | 第30-35页 |
| ·MIMO信道模型的发展 | 第30-31页 |
| ·三类MIMO信道模型 | 第31-35页 |
| ·两种SCME信道仿真实现方法的比较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衰落信道下V-BLAST检测算法 | 第41-55页 |
| ·V-BLAST系统模型 | 第41-42页 |
| ·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 第42页 |
| ·线性检测算法 | 第42-45页 |
| ·ZF检测算法 | 第42-43页 |
| ·MMSE检测算法 | 第43页 |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 ·非线性检测算法 | 第45-51页 |
| ·非线性检测算法的原理与分类 | 第45-46页 |
| ·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46-48页 |
| ·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 ·并行干扰消除算法 | 第50-51页 |
| ·理想信道估计下串/并行干扰消除算法性能比较 | 第51页 |
| ·迭代反馈检测算法 | 第51-54页 |
| ·迭代反馈检测算法原理 | 第51-52页 |
| ·迭代反馈算法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导频辅助的MIMO-OFDM信道估计技术 | 第55-71页 |
| ·导频信号设计 | 第55-58页 |
| ·OFDM信号导频形式及结构 | 第56-57页 |
| ·MIMO-OFDM导频正交性设计 | 第57-58页 |
| ·LS信道估计技术 | 第58-59页 |
| ·LMMSE信道估计技术 | 第59-60页 |
| ·维纳滤波器信道估计技术 | 第60-65页 |
| ·插值算法 | 第65-66页 |
| ·信道估计算法仿真性能比较 | 第66-70页 |
| ·信道估计算法对V-BLAST硬判决检测性能影响 | 第66-67页 |
| ·信道估计算法对V-BLAST软判决检测性能影响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