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论 | 第14-21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7-21页 |
第一章 困境企业拯救的一般理论 | 第21-34页 |
第一节 困境企业拯救的涵义与实质 | 第21-24页 |
一、企业困境及其拯救的涵义 | 第21-22页 |
二、困境企业拯救的实质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历史发展 | 第24-27页 |
一、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历史发展 | 第24-26页 |
二、几点启示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困境企业拯救制度的理论根据 | 第27-30页 |
一、营运价值论:企业资产的营运价值高于清算价值 | 第28-29页 |
二、产权理论:债权人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 第30-32页 |
一、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目标 | 第30-31页 |
二、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原则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困境企业的司法拯救机制:重整制度 | 第34-73页 |
第一节 重整制度于困境企业拯救的价值 | 第34-40页 |
一、重整制度的产生 | 第34-37页 |
二、重整制度于困境企业拯救的价值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国外重整制度的立法考察 | 第40-56页 |
一、美国的重整制度立法:在不断发展中完善 | 第40-44页 |
二、欧洲主要国家的重整立法 | 第44-52页 |
三、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重整立法 | 第52-56页 |
第三节 重整制度中的主要拯救机制 | 第56-67页 |
一、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机制:"自动停止"制度 | 第56-60页 |
二、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管理:继续营业机构及其权利 | 第60-63页 |
三、重整债权人的参与和保护机制 | 第63-65页 |
四、重整计划:重整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基础 | 第65-67页 |
第四节 对重整制度的检视 | 第67-71页 |
一、法律的视角:自治性和利益平衡的考量 | 第67-69页 |
二、经济的视角:成本与效率的考量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三章 困境企业的非司法拯救机制:法庭外债务重组 | 第73-100页 |
第一节 法庭外债务重组于困境企业拯救的价值 | 第73-75页 |
一、法庭外债务重组的涵义 | 第73-74页 |
二、法庭外债务重组的法律分析 | 第74页 |
三、法庭外债务重组机制的价值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国外法庭外债务重组的立法与实践 | 第75-88页 |
一、美国的"重组" | 第75-76页 |
二、欧洲主要国家的法庭外债务重组 | 第76-80页 |
三、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法庭外债务重组 | 第80-86页 |
四、法庭外债务重组的经验总结 | 第86-88页 |
第四节 对法庭外债务重组的评价 | 第88-93页 |
一、法庭外债务重组的优势 | 第88-89页 |
二、法庭外债务重组机制的困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 第89-92页 |
三、不断寻求的解决办法 | 第92-93页 |
第五节 国际组织对法庭外债务重组的建议 | 第93-98页 |
一、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 | 第93-94页 |
二、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工作小组的报告 | 第94页 |
三、破产管理从业人员国际协会贷款人小组《关于多方债权人庭外债务解决的全球经验原则说明》 | 第94-96页 |
四、世界银行《有效的破产和债权人权利制度的原则和准则》及修改草案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司法拯救与非司法拯救机制的结合:重整预案程序 | 第100-122页 |
第一节 重整预案程序概述 | 第100-103页 |
一、重整预案程序的涵义和特点 | 第100-102页 |
二、重整预案程序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重整预案程序的立法—以美国为考察对象 | 第103-112页 |
一、美国联邦破产法典有关重整预案程序的规定 | 第103-105页 |
二、美国联邦破产程序规则与重整预案程序 | 第105页 |
三、美国州破产法院的重整预案程序规则或指引 | 第105-108页 |
四、美国联邦证券法与重整预案程序 | 第108-110页 |
五、美国2005年破产法修正案对重整预案程序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六、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三节 重整预案程序的比较优势和价值 | 第112-117页 |
一、与重整程序的比较优势 | 第112-115页 |
二、与法庭外债务重组的比较优势 | 第115-117页 |
三、重整预案程序的价值 | 第117页 |
第四节 重整预案程序的运行 | 第117-120页 |
一、重整预案程序运行的先决条件 | 第117-118页 |
二、重整预案程序的主要内容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我国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未来发展 | 第122-150页 |
第一节 我国困境企业拯救机制的历史演进 | 第122-124页 |
一、1986年《企业破产法》确立的和解与整顿程序 | 第122-123页 |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法庭外债务重组 | 第123-124页 |
三、2006年新《企业破产法》确立的企业拯救制度 | 第124页 |
第二节 我国的法庭外债务重组实践 | 第124-137页 |
一、我国法庭外债务重组的实践 | 第124-130页 |
二、对我国法庭外债务重组实践的理论分析 | 第130-131页 |
三、对新疆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债务重组案的法律分析 | 第131-135页 |
四、我国法庭外债务重组的制度化尝试 | 第135-137页 |
第三节 我国的重整制度立法与实践 | 第137-146页 |
一、对新《企业破产法》重整制度的理解 | 第137-140页 |
二、我国重整制度实施面临的困难 | 第140-143页 |
三、"首例重整案"及其思考 | 第143-146页 |
第四节 重整预案制度与我国困境企业拯救制度的未来发展 | 第146-148页 |
一、重整预案制度的借鉴 | 第146-147页 |
二、我国重整预案制度的立法构建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结论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