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恢复性司法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制度概述第9-15页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及特征第9-13页
  一、恢复性司法的概念第9-11页
  二、恢复性司法的特征第11-13页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区别第13-15页
第二章 当代恢复性司法的发展第15-25页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一、刑事被害人学理论第15-16页
  二、程序分流理论第16-17页
  三、刑法谦抑思想以及非犯罪化与非刑罚化的运动第17-18页
  四、重新融合性羞辱理论第18-19页
 第二节 西方各国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第19-25页
  一、被害人——加害人调解模式(Victim-Offender-Mediation)第19-21页
  二、家庭团体会议(Family Group Conferencing)第21-23页
  三、量刑小组(sentencing circle)第23-25页
第三章 恢复性司法的评价:价值与挑战第25-31页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第25-28页
  一、维护社会正义角度第25-27页
  二、节约司法资源角度第27-28页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面临的挑战第28-31页
第四章 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第31-43页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引入中国的可能性分析第31-35页
  一、思想基础——儒家关于“和”的观念第31页
  二、组织基础——人民调解制度的广泛应用第31-32页
  三、法制基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具有恢复性司法价值取向的规定第32-35页
  四、政策基础:我国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第35页
 第三节 我国恢复性司法具体制度设计第35-43页
  一、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第36-37页
  二、恢复性司法的适用阶段第37-38页
  三、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前提第38页
  四、恢复性司法的提出与受理第38-39页
  五、恢复性司法的主持机关第39-40页
  六、恢复性司法的过程第40-41页
  七、恢复性和解协议的备案、司法审查与确认第41-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与传统痔切除术在痔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表达绿荧光蛋白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814株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