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

明代经学的发展

中文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绪论第20-32页
 一 明代经学研究现状第20-22页
 二 明代经学与理学的关系第22-25页
 三 明代经学的发展阶段第25-32页
第一章 明初期朱熹经学官方地位的确立第32-62页
 第一节 洪武经学第33-36页
  一 宋濂"经义一本朱子"第33-35页
  二 制科取士"一以经义为先"第35-36页
  三 《孟子节文》第36页
 第二节 永乐经学第36-51页
  一 三部《大全》的敕修第37-39页
  二 敕修《大全》的内容及特点第39-51页
 第三节 明初经学的特点第51-62页
  一 主要经学家第52-55页
  二 对朱熹经学的独尊第55-57页
  三 学风的肤浅第57-62页
第二章 明中期"心学"派之经学第62-84页
 第一节 "江门"之经学第64-69页
  一 "撤百氏之藩篱,启六经之关键"第64-65页
  二 陈献章论糟粕之说第65-67页
  三 湛若水的经学思想第67-69页
 第二节 王阳明之经学第69-84页
  一 王阳明的经学著作第70-73页
  二 孔子删述六经和"五经亦史"说第73-75页
  三 主张恢复《大学》古本第75-79页
  四 "经学即心学"第79-84页
第三章 明中期经学对宋学的反动第84-109页
 第一节 检讨"宋学之失"第85-89页
  一 重新评估汉学和宋学第85-87页
  二 批评"宋学之失"第87-89页
 第二节 经著中的反宋学倾向第89-97页
  一 厘清传经统系以表彰汉学第89-91页
  二 《周易》著述中的反宋学倾向第91-93页
  三 《诗经》著述中的反宋学倾向第93-95页
  四 其它著述中的反宋学倾向第95-97页
 第三节 考据学风之渐起第97-102页
  一 对宋学的反动第97-98页
  二 理学发展的需要第98-99页
  三 复古风气的影响第99-100页
  四 刻书业的推动第100-102页
 第四节 杨慎经学之特起第102-109页
  一 重视古注疏第103-104页
  二 倡导新学风第104-106页
  三 强调考据训诂第106-109页
第四章 明后期汉学的渐兴第109-139页
 第一节 晚明之学风第110-117页
  一 王门后学的空谈心性第110-114页
  二 理学内部的觉醒第114-115页
  三 求实思潮的兴起第115-117页
 第二节 焦竑之经学第117-123页
  一 小学研究第118-120页
  二 古籍辨伪第120-121页
  三 焦竑考据学的特点第121-123页
 第三节 胡应麟之经学第123-132页
  一 嗜古籍第124-126页
  二 治学贵精博第126-128页
  三 《四部正讹》及辨伪理论第128-132页
 第四节 钱谦益之经学第132-139页
  一 评击俗学第133-134页
  二 "圣人之经,即圣人之道"第134-136页
  三 "通经汲古"的经学观第136-139页
第五章 明代经学的分经考察第139-182页
 第一节 五经类第140-169页
  一 《易经》第140-152页
  二 尚书第152-155页
  三 诗经第155-161页
  四 三《礼》第161-164页
  五 三传第164-169页
 第二节 四书类第169-172页
 第三节 伪经书第172-182页
  一 丰坊伪作第173-176页
  二 作伪原因第176-182页
第六章 明代经学的特点及影响第182-201页
 第一节 对朱熹经学的独尊第182-186页
  一 朱熹经学官方地位的确立第182-184页
  二 敕修《大全》的影响第184-186页
 第二节 汉学的日渐复兴第186-190页
  一 理学的式微第186-187页
  二 对汉学的表彰及其成就第187-190页
 第三节 稽疑与辨伪第190-194页
  一 崇尚稽疑第190-191页
  二 学术规范的提出第191-192页
  三 梅鷟《古文尚书》的考辨第192-193页
  四 胡应麟的辨伪理论第193-194页
 第四节 古音学的研究第194-201页
  一 杨慎对"叶音说"的怀疑第195-196页
  二 焦竑提出"古诗无叶音"第196-197页
  三 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第197-201页
结语第201-20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3-208页
致谢第208-2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09-21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尝试--以呼市十八中为例
下一篇: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