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9页 |
|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地理分布 | 第12-13页 |
| 三、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及总体原则 | 第13-17页 |
| (一) 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 (二) 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原则 | 第15-17页 |
| 四、国内外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一) 国内外在治理石漠化方面的研究 | 第17-18页 |
| (二) 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研究 | 第18页 |
| (三)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 ·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9-24页 |
| ·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9-20页 |
| ·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方法 | 第20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0-24页 |
| ·专家评判调查法 | 第20-21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21-24页 |
|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 第24-26页 |
| ·选点调查收集原始数据 | 第24-25页 |
| ·计算各指标的评价值 | 第25页 |
| ·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 | 第25页 |
| ·计算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值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8页 |
| ·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 第26-30页 |
|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各指标及子系统的权重 | 第27-30页 |
|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 第30-48页 |
| ·研究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 第30-32页 |
| ·都安县三只羊示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 第30-31页 |
| ·环江县古周示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 第31页 |
| ·平果县龙何示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 第31-32页 |
| ·研究地区的主要生态农业模式及特点 | 第32-35页 |
| ·都安县三只羊的生态果园种植模式 | 第32-33页 |
| ·环江县古周的移民迁出模式 | 第33-34页 |
| ·平果县龙何的复合农林果耦合模式 | 第34-35页 |
| ·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35-38页 |
| ·原始数据调查结果 | 第35-36页 |
| ·确定各指标需要达到的标准值 | 第36-38页 |
| ·静态分析与评价 | 第38-42页 |
| ·各指标的静态评价值 | 第38-40页 |
| ·静态综合评价指标值和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值 | 第40-41页 |
| ·不同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 第41页 |
| ·不同生态农业模式中各子系统效益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 ·动态分析与评价 | 第42-48页 |
| ·各指标的动态评价值 | 第42-44页 |
| ·动态综合评价指标值和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值 | 第44-45页 |
| ·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45-48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48-50页 |
| ·对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模式的一些建议 | 第48页 |
| ·对三只羊生态果园模式的优化建议 | 第48页 |
| ·对古周移民迁出模式的优化建议 | 第48页 |
| ·对龙何复合农林果耦合模式的优化建议 | 第48页 |
| ·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 第48-50页 |
| ·选取不同的标准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数据收集调查中存在的偏差 | 第49页 |
| ·对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之间关系的思考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