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技术论文--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工艺)论文--粉末成型、烧结及后处理论文

纳米NiO-Cu-NiFe2O4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第7-28页
   ·前言第7-9页
   ·惰性阳极的定义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惰性阳极的材质要求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7页
     ·耐热硬质合金阳极(Refractory Hard Metal Anodes,RHM)第11页
     ·气体燃料阳极(Gasous Fuel Anodes)第11-12页
     ·金属阳极(Metal Anodes)第12-13页
     ·氧化物阳极(Oxide Anodes)第13-15页
     ·金属陶瓷惰性阳极(cermet inert anode)第15-17页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7-20页
     ·陶瓷材料的脆性特征第18页
     ·显微结构与脆性的关系第18-19页
     ·改善脆性的途径第19-20页
   ·纳米复合金属陶瓷第20-23页
     ·纳米陶瓷及纳米复合金属陶瓷的定义第21-22页
     ·纳米复合金属陶瓷的分类第22-23页
   ·纳米复合陶瓷的增韧方法及机理第23-26页
     ·微裂纹增韧机制第24页
     ·裂纹偏转与裂纹弯曲增韧机制第24-25页
     ·裂纹桥接增韧机制第25-26页
   ·选题依据及本论文设计思想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8-40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28页
   ·实验前期处理第28-30页
     ·聚丙烯酸钠(PAAS)的配制第28-29页
     ·盐酸(HCL)的配制第29页
     ·氧化镍(Ni_2O_3)的烧结第29页
     ·粉料筛分第29页
     ·纳米NiO含量的选定第29-30页
   ·纳米NiO-Cu-NiFe_2O_4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制备工艺第30-31页
   ·工艺主要流程解释第31-32页
     ·超声波分散第31页
     ·加入絮凝剂第31-32页
     ·调节溶液PH值第32页
   ·成型第32-36页
     ·粉料成型的种类第32页
     ·成型条件第32-36页
   ·压坯烧结第36-38页
   ·压坯烧结制度第38-39页
   ·从热力学分析烧结机制第39-40页
第三章 金属陶瓷材料的金相组织分析第40-44页
   ·金相组织观察第40-43页
     ·纳米NiO组分对金相组织的影响第40-41页
     ·烧结温度对金相组织的影响第41-43页
   ·腐蚀后的金相图片第43-44页
第四章 X衍射实验分析第44-50页
   ·X衍射简介第44-45页
   ·试样的X衍射分析第45-49页
   ·小给第49-50页
第五章 纳米金属陶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致密度第50-58页
   ·纵向长度收缩率、表观密度、显气孔率的定义第50-51页
   ·显气孔率的测量方法第51-52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2-57页
     ·纳米NiO组分的影响第52-54页
     ·烧结温度的影响第54-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纳米金属陶瓷的电导率第58-69页
   ·NiFe_2O_4基金属陶瓷的导电机理第58-59页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第59-60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60-68页
     ·纳米含量在4%时烧结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第60-63页
     ·纳米含量在12%时烧结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第63-65页
     ·烧结温度为1000℃时纳米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第65-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纳米金属陶瓷的耐腐蚀性第69-74页
   ·NiFe_2O_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腐蚀机理研究第69-71页
     ·化学腐蚀第69页
     ·铝热还原第69-70页
     ·晶间腐蚀和电解质熔体浸渗第70页
     ·电化学腐蚀第70-71页
   ·纳米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的未通电腐蚀实验第71-72页
   ·腐蚀速率的测定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八章 结论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1-83页
附录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Cayley图的若干性质
下一篇:广西三线国防工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