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7-13页 |
一、国外研究成果 | 第7-8页 |
二、国内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三、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2页 |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教育公平观与资助制度的建立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教育公平观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建立在教育公平观基础上的资助制度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状况的实证调查 | 第20-31页 |
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第20-21页 |
一、现有数据的收集整理 | 第20页 |
二、抽样调查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31页 |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学生间不平等 | 第21-23页 |
二、高等教育过程在城乡学生间不平等 | 第23-29页 |
三、高等教育结果在城乡学生间的不平等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9页 |
第一节 资助理念 | 第31-34页 |
一、缺乏对农村学生进行补偿资助的理念 | 第31-32页 |
二、资助理念致力于缓解经济压力,忽视其他隐性压力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资助总量 | 第34-35页 |
一、地方高校农村学生多,资助总量供不应求 | 第34-35页 |
二、地方高校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面狭窄 | 第35页 |
第三节 认定标准 | 第35-37页 |
一、认定标准与学习成绩挂钩 | 第36页 |
二、认定标准与其他条件挂钩 | 第36-37页 |
第四节 资助方式 | 第37-39页 |
一、收费制度上未体现城乡差别,不利农村学生提高入学机会 | 第37-38页 |
二、资助模式以贷学金为主,城乡不平等代际传递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与运行保障 | 第39-48页 |
第一节 国家应加大对地方高校农村学生的资助倾斜力度 | 第39-41页 |
一、增大国家助学金在资助总量上的比例 | 第39页 |
二、在国家助学贷款上建立农村学生补偿资助制度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充分发挥宏观调节作用 | 第41-43页 |
一、收费制度上要体现城乡差异 | 第41页 |
二、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资助方式,减轻资助压力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地方高校基于农村学生需要设置资助项目 | 第43-45页 |
一、提高心理调试能力 | 第43-44页 |
二、培养创业能力 | 第44-45页 |
第四节 贫困生资助制度的运行保障 | 第45-48页 |
一、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 | 第45-46页 |
二、个人信息系统的保障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