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TP的3G城域光传送网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3G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国内外3G网络的现状 | 第10-12页 |
·3G网络的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MSTP的技术分析 | 第16-31页 |
·MSTP的概述 | 第16-18页 |
·MSTP的功能模型 | 第16-17页 |
·MSTP的技术特征 | 第17-18页 |
·MSTP中的SDH技术 | 第18-23页 |
·SDH的级联和虚级联 | 第18-20页 |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 第20-23页 |
·MSTP对以太网的支持 | 第23-28页 |
·以太网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MSTP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 | 第24-26页 |
·RPR技术对以太网技术缺陷的弥补 | 第26-28页 |
·MSTP对ATM的支持 | 第28-30页 |
·IMA技术 | 第29页 |
·ATM VP-Ring技术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3G MSTP城域光传送网的建设 | 第31-45页 |
·WCDMA的系统概述 | 第31-35页 |
·WCDMA的网络结构 | 第32-34页 |
·WCDMA网络的传输接口要求 | 第34-35页 |
·3G业务的主要特点及对传送网的要求 | 第35-36页 |
·3G业务的主要特点 | 第35页 |
·3G对光传送网的要求 | 第35-36页 |
·组建3G光传送网的技术分析 | 第36-41页 |
·SDH组网技术 | 第37-38页 |
·ATM组网技术 | 第38-39页 |
·MSTP组网技术 | 第39-40页 |
·3G传输网络组网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组建3G MSTP光传送网的策略 | 第41-43页 |
·3G传输网的分层 | 第41-42页 |
·3G传输网的组建 | 第42-43页 |
·粗波分复用技术应用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MSTP在具体3G城域传送网的应用 | 第45-61页 |
·A市光传送网的现状 | 第45页 |
·A市传送网承载3G业务所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对A市旧传输网的总体改造方案 | 第46-49页 |
·核心层设计思路 | 第47-49页 |
·接入层设计思路 | 第49页 |
·核心层改造设计 | 第49-52页 |
·核心层网络结构 | 第49-50页 |
·核心层设备配置 | 第50页 |
·核心层光功率计算 | 第50-51页 |
·核心层系统衰减与色散设计结果 | 第51-52页 |
·接入层改造设计 | 第52-57页 |
·接入环R1环网 | 第52-53页 |
·接入环R2环网 | 第53-55页 |
·接入环R3环网 | 第55-57页 |
·接入层系统衰减与色散设计结果 | 第57页 |
·内嵌RPR方式承载IP UTRAN | 第57-58页 |
·IMA E1接口方案 | 第58-59页 |
·ATM STM-1接口方案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61-68页 |
·系统测试配置 | 第61-62页 |
·实验测试过程 | 第62-67页 |
·光接口抖动测试 | 第62-65页 |
·误码测试 | 第65-66页 |
·IP实际传送性能初步检测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