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混合动力的开发背景 | 第8-9页 |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国内外混合动力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混合动力的发展情况 | 第10-12页 |
| ·国内混合动力的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 ·混合动力汽车面临的技术问题 | 第13-1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方式和工作原理 | 第16-27页 |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类型 | 第16页 |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模型 | 第16-18页 |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页 |
| ·WG6120H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模型 | 第18-22页 |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 ·本田Insigh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模型 | 第22-26页 |
| ·丰田Priu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 ·混联式混合动力动力总成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计算和分析 | 第27-45页 |
| ·车辆行驶动力平衡方程 | 第27-28页 |
| ·典型城市公交循环 | 第28-30页 |
| ·城市公交行驶特点 | 第28-29页 |
| ·典型城市公交运行工况图 | 第29-30页 |
| ·整车模型计算参数 | 第30-31页 |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31-37页 |
| ·发动机功率和能量分布 | 第31-36页 |
| ·发动机与电动机转动惯量的对比 | 第36-37页 |
| ·动力系统的匹配 | 第37-44页 |
|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 第37-38页 |
| ·传动比的选择 | 第38-40页 |
| ·举例说明 | 第40-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分析 | 第45-56页 |
| ·混合动力的优点 | 第45-51页 |
| ·非稳态工况的适应性 | 第45-48页 |
| ·运动质量惯性矩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停车怠速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工作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51页 |
| ·控制过程的影响 | 第51页 |
| ·混合动力的缺点 | 第51-55页 |
| ·质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转换效率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控制策略 | 第56-65页 |
| ·并联控制策略概述 | 第56-60页 |
| ·以车速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 | 第56-57页 |
| ·以功率为主要参数的控制策略 | 第57页 |
| ·以成本为目标的控制策略 | 第57-58页 |
| ·以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策略 | 第58页 |
| ·模糊控制策略 | 第58-60页 |
| ·控制策略的分析 | 第60-61页 |
| ·以转矩为核心的控制策略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