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第1章 契合与选择:左联为什么倡导报告文学 | 第11-26页 | 
| ·革命形势的变化与革命热情的高涨 | 第11-13页 | 
| ·普罗文学的提倡与左联的政治文化策略 | 第13-18页 | 
| ·报告文学的文体特质与国际报告文学的影响 | 第18-26页 | 
| 第2章 开拓与勃兴:左联与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实绩 | 第26-42页 | 
| ·伟大印象·上海事变·中国一日:三大原型文本的创作垂范 | 第26-33页 | 
| ·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文体内在核心要素的逐步形成 | 第33-42页 | 
| 第3章 承绪与萌新:左联与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的理论拓荒 | 第42-52页 | 
| ·文体形式的合一性 | 第43-45页 | 
| ·文体取材的真实性 | 第45-48页 | 
| ·文体表达的倾向性 | 第48-52页 | 
| 第4章 沉潜与透视:反思左联与三十年代报告文学 | 第52-63页 | 
| ·文体观念:认识的模糊性和理解的宽泛化 | 第52-54页 | 
| ·整体创作:芜杂的取材与琐碎的再现 | 第54-56页 | 
| ·作品与政治的关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公式化制作 | 第56-63页 | 
|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69页 |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