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引言 | 第14-40页 |
| 1. 苏云金芽孢杆菌概述 | 第14-15页 |
| 2.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 | 第15-16页 |
| 3. 苏云金芽孢杆菌ICPs基因 | 第16-23页 |
| ·ICPs基因的存在模式 | 第16-17页 |
| ·ICPs基因的命名与分类 | 第17-18页 |
| ·cry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 第18-23页 |
| 4.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伴孢晶体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23-27页 |
| ·伴孢晶体蛋白的结构 | 第24页 |
| ·伴孢晶体蛋白的作用机理和模型 | 第24-27页 |
| 5.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27-36页 |
| ·昆虫抗性机理研究和抗性管理 | 第27-30页 |
| ·定点突变研究 | 第30页 |
| ·利用转座子构建重组质粒和重组菌株研究 | 第30-32页 |
| ·转cry基因植物的研究 | 第32页 |
| ·融合基因的研究 | 第32-35页 |
| ·Bt工程菌的研究 | 第35-36页 |
| 6. 蛛毒蛋白酶抑制剂基因hwtx-11的概述 | 第36-38页 |
| 7.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38-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56页 |
| 1. 材料 | 第40-46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40页 |
|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40-41页 |
| ·试剂和引物 | 第41-45页 |
| ·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 2. 方法 | 第46-56页 |
| ·融合基因的构建 | 第46-48页 |
| ·融合基因在Cry~-B中的表达 | 第48-52页 |
| ·hwtx-11在BL21(DE3)中的克隆表达 | 第52-53页 |
| ·生测 | 第53-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70页 |
| 1. cry1Ac-hwtx-11融合基因的构建 | 第56-59页 |
| ·优化设计hwtx-11序列 | 第56页 |
| ·中间重组质粒pUA11的构建 | 第56-58页 |
| ·cry1Ac-hwtx-11融合基因的构建路线 | 第58-59页 |
| 2. cry1Ac-hwtx-11触合基因在Cry~-B中的表达 | 第59-65页 |
| ·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9-62页 |
| ·表达载体pHA11、pHA11T电转化Cry~-B和鉴定 | 第62-63页 |
| ·融合蛋白的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 | 第63-65页 |
| ·重组菌株的生测分析 | 第65页 |
| 3. hwtx-11在BL21(DE3)中的克隆表达 | 第65-70页 |
| ·hwtx-11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 | 第65-66页 |
| ·BL21(pGEX4T-1/hwtx-11)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及检测 | 第66-67页 |
| ·HWTX-11蛋白生物活性测定 | 第67-70页 |
| 讨论 | 第70-76页 |
| 1. cry1Ac-hwtx-11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策略 | 第70-71页 |
| 2. Cry1Ac C-端的缺失对融合表达的影响 | 第71-72页 |
| 3. HWTX-11与cry1Ac的协同作用 | 第72-74页 |
| 4. Bt工程菌株的杀虫机理及安全性探讨 | 第74-76页 |
| 结语 | 第76-78页 |
| 1.Bt工程菌的研究 | 第76页 |
| 2.今后的工作设想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98页 |
| 附录 | 第98-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