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31页 |
| 一、硒蛋白概述及其生物学作用 | 第9-11页 |
| 1.硒蛋白 | 第9-10页 |
| 2.硒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 第10-11页 |
| 二、硒代半胱氨酸插入机制 | 第11-16页 |
| 1.原核生物的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元件 | 第11-14页 |
| 2.真核生物的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元件 | 第14-15页 |
| 3.硒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15-16页 |
| 三、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 第16-17页 |
| 四、绿色荧光蛋白 | 第17-22页 |
| 1.发展历史 | 第18页 |
| 2.GFP的性质 | 第18-19页 |
| 3.GFP的改进 | 第19-20页 |
| 4.GFP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5.问题与展望 | 第22页 |
| 五、β-半乳糖苷酶 | 第22-26页 |
| 1.发展历史 | 第22-23页 |
| 2.β-半乳糖苷酶性质 | 第23-25页 |
| 3.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六、本论文的设计目的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 第二章 报告载体及sel系列基因的构建表达 | 第31-52页 |
|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2-42页 |
| 1.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培养基和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3页 |
| 2.实验方法 | 第33-42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33-34页 |
| ·DNA片段的酶切与连接 | 第34-35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36页 |
|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其鉴定 | 第36页 |
| ·重组质粒及其菌种的保存 | 第36页 |
| ·sel系列基因的获得及载体的构建 | 第36-42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1.sel系列基因的获得及载体的构建 | 第42-47页 |
| 2.sel系列基因的表达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利用两种报告基因检测sel系列基因对Sec插入效率的影响 | 第52-71页 |
| 第一节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定量测定硒代半胱氨酸的通读效率 | 第53-62页 |
|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3-55页 |
| 1.实验材料 | 第53页 |
|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53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3页 |
| 2.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 ·质粒的转化 | 第53-54页 |
| ·检测Sel系列基因与GFP共表达对硒代半胱氨酸的通读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分子荧光测定 | 第55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 1.GFP/pUC18系列载体的构建 | 第55-57页 |
| 2.检测Sel基因与GFP共表达对Sec通读效率的影响 | 第57-62页 |
| 第二节 利用β-半乳糖苷酶定量测定硒代半胱氨酸的通读效率 | 第62-69页 |
|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2-63页 |
| 1.实验材料 | 第62页 |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62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62页 |
| 2.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Sel系列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共表达对硒代半胱氨酸的通读效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硒代半胱氨酸插入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63页 |
| ·β-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检测 | 第63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 1.低浓度诱导时selA,selB与selC基因的共表达对Sec插入效率的影响 | 第63-67页 |
| 2.优化最佳的Sec插入表达条件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摘要 | 第71-73页 |
| ABSTRACT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