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现状第12-15页
     ·沉水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富集作用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沉水植物腐烂分解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氮、磷物料平衡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7-22页
   ·试验材料第17-19页
     ·植物材料第17页
     ·培养液第17-18页
     ·底泥第18-19页
   ·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第19-20页
     ·水质指标及监测方法第19页
     ·植物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第19-20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20-22页
第三章 沉水植物对水质的作用研究第22-30页
   ·引言第22页
   ·试验装置与方案第22-23页
     ·试验装置第22-23页
     ·试验方案第23页
   ·伊乐藻对水中营养盐的作用第23-25页
     ·伊乐藻对水中氨氮的作用第23-24页
     ·伊乐藻对水中总氮的作用第24-25页
     ·伊乐藻对水中总磷的作用第25页
   ·伊乐藻对有机污染物的作用第25-26页
   ·伊乐藻对其他水质指标的影响第26-28页
     ·伊乐藻对浊度的影响第26-27页
     ·伊乐藻对pH值的影响第27-28页
     ·伊乐藻对DO值的影响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不同营养条件下沉水植物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第30-46页
   ·引言第30页
   ·试验装置与方案第30-32页
     ·试验装置第30页
     ·试验方案第30-32页
   ·水质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第32-34页
     ·水质对伊乐藻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水质对菹草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沉水植物对氮、磷的吸收第34-42页
     ·伊乐藻对氮、磷的吸收第34-38页
     ·菹草对氮、磷的吸收第38-42页
   ·沉水植物吸收的总氮量与吸收速率分析第42-44页
     ·伊乐藻吸收的总氮量与吸收速率分析第42-43页
     ·菹草吸收的总氮量与吸收速率分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沉水植物对高氨氮水体的作用研究第46-53页
   ·引言第46页
   ·试验装置与方案第46页
     ·试验装置第46页
     ·试验方案第46页
   ·沉水植物的生长对水中pH的影响第46-48页
     ·伊乐藻对pH的影响第46-47页
     ·菹草对pH的影响第47-48页
   ·沉水植物对水中氨氮的作用第48-49页
     ·伊乐藻对氨氮的作用第48-49页
     ·菹草对氨氮的作用第49页
   ·沉水植物对水中硝氮的作用第49-50页
     ·伊乐藻对硝氮的作用第49-50页
     ·菹草对硝氮的作用第50页
   ·沉水植物对总氮的作用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不同营养条件下沉水植物的腐烂分解研究第53-60页
   ·引言第53页
   ·试验装置与方案第53-54页
     ·试验装置第53页
     ·试验方案第53-54页
   ·水质对沉水植物生物质消减的影响第54-56页
     ·水质对伊乐藻生物质消减的影响第54-55页
     ·水质对菹草生物质消减的影响第55-56页
   ·水质对沉水植物释放氮的影响第56-57页
     ·水质对伊乐藻释放氮的影响第56-57页
     ·水质对菹草释放氮的影响第57页
   ·水质对沉水植物释放磷的影响第57-59页
     ·水质对伊乐藻释放磷的影响第57-58页
     ·水质对菹草释放磷的影响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七章 氮、磷物料平衡第60-66页
   ·引言第60页
   ·试验方案第60页
   ·物料平衡分析第60-64页
     ·水中氮、磷去除量计算第60-61页
     ·植物吸收的氮、磷量计算第61-62页
     ·沉淀与微生物去除的氮、磷量的计算第62-63页
     ·氮、磷的物料平衡分析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颅骨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元计算及实验应力分析的研究
下一篇:钙钛矿型复合锰氧化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