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5-69页 |
| 1.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 2.肉牛体脂发育沉积及其与肉品品质关系 | 第16-27页 |
| ·脂肪组织发育、脂肪沉积与代谢 | 第16-19页 |
| ·脂肪与牛肉品质 | 第19-22页 |
| ·脂肪与牛肉分级 | 第22-27页 |
| 3.脂肪酸分类与生理功能 | 第27-52页 |
| ·饱和脂肪酸分类与生理功能 | 第27-30页 |
| ·单不饱和脂肪酸分类与功能 | 第30-34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类及疾病预防与治疗功能 | 第34-45页 |
| ·反式脂肪酸分类与生理功能 | 第45-52页 |
| 4.脂肪酸组成变化及膳食推荐 | 第52-55页 |
| ·脂肪酸组成变化 | 第52-54页 |
| ·脂肪酸评价与膳食推荐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9页 |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69-138页 |
| 第一部分 血清与牛肉脂肪酸 | 第69-79页 |
| 第一章 中国黄牛血清生化指标与肌肉脂肪酸组成相关性研究 | 第69-79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71-76页 |
| 3.讨论 | 第76-77页 |
| 4.结论 | 第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第二部分 宰前因素与牛肉脂肪酸 | 第79-104页 |
| 第二章 中国黄牛不同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 | 第79-89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80-85页 |
| 3.讨论 | 第85-86页 |
| 4.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第三章 阉割对中国黄牛肌内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影响研究 | 第89-94页 |
| 1.材料和方法 | 第89-90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90-92页 |
| 3.讨论 | 第92页 |
| 4.结论 | 第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 第四章 肉牛胴体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与大理石花纹等级相关性研究 | 第94-104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95-100页 |
| 3.讨论 | 第100-101页 |
| 4.结论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 第三部分 宰后因素与牛肉脂肪酸 | 第104-138页 |
| 第五章 蒸煮与微波加热对牛肉肌内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104-115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6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1页 |
| 3.讨论 | 第111页 |
| 4.结论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 第六章 NaCl腌渍结合超声波处理对中国黄牛半腱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115-124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7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2页 |
| 3.讨论 | 第122页 |
| 4.结论 | 第122-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24页 |
| 第七章 低剂量γ辐照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组成及牛肉质量的影响 | 第124-138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5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125-130页 |
| 3.讨论 | 第130-134页 |
| 4.结论 | 第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 全文结论 | 第138-139页 |
| 创新说明 | 第139-140页 |
| 工作展望 | 第140-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2页 |
| 附录1 研究生阶段发表文章 | 第142-143页 |
| 附录2 英文索引 | 第143-146页 |
| 附录3 图表索引 | 第146-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