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演化、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5页 |
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地层特征 | 第16-18页 |
2 火山岩的岩石类型 | 第18-32页 |
·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石类型 | 第18-23页 |
·火山熔岩类 | 第20-21页 |
·火山碎屑岩类 | 第21-23页 |
·熔岩的化学成分分类 | 第23页 |
·次生矿物及其特征 | 第23-26页 |
·次生矿物与岩石类型 | 第23-26页 |
·火山岩岩相划分 | 第26页 |
·火山岩岩相分布特征 | 第26-32页 |
·单井火山岩岩相 | 第27-30页 |
·多井连井火山岩岩相 | 第30-31页 |
·火山岩岩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31-32页 |
3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演化 | 第32-56页 |
·火山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32-37页 |
·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 第32-36页 |
·不同岩石类型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 | 第36-37页 |
·火山岩岩性、孔隙组合与储集物性的关系 | 第37-44页 |
·火山岩的岩性与物性 | 第37-38页 |
·火山岩的岩性与孔隙组合 | 第38-41页 |
·火山岩的岩性、岩相与储集性能 | 第41-44页 |
·火山岩孔隙组合分布特征 | 第44-49页 |
·单井火山岩孔隙组合纵向分布特征 | 第44页 |
·多井剖面火山岩孔隙组合分布特征 | 第44-48页 |
·火山岩孔隙组合平面分布规律 | 第48-49页 |
·火山岩储集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6页 |
·流体对火山岩矿物演化与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 | 第49-55页 |
·构造作用与火山岩储集性能 | 第55-56页 |
4 火山岩的成岩演化与成岩相研究 | 第56-87页 |
·火山岩的成岩作用阶段 | 第56-61页 |
·成岩阶段的划分标准 | 第56-57页 |
·火山岩成岩阶段的划分依据 | 第57-60页 |
·火山岩成岩阶段划分 | 第60-61页 |
·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研究 | 第61-74页 |
·典型井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序列 | 第61-71页 |
·营城组火山岩成岩演化序列分析 | 第71-74页 |
·火山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演化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冷却成岩阶段 | 第74页 |
·岩浆期后热液作用阶段 | 第74页 |
·大气降水、风化剥蚀淋滤阶段 | 第74-75页 |
·埋藏-成岩作用阶段 | 第75-76页 |
·火山岩的成岩相研究 | 第76-87页 |
·成岩相概述 | 第76-77页 |
·火山岩成岩相的划分依据与结果 | 第77-79页 |
·典型井火山岩成岩相的纵向分布特征 | 第79-83页 |
·火山岩成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83-84页 |
·有利储集地段预测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图版1 | 第91-92页 |
图版2 | 第92-93页 |
图版3 | 第93-94页 |
图版4 | 第94-95页 |
西北大学2011年研究生科研成果审核登记表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