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透明质酸药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药物的控制释放 | 第14页 |
·药物载体材料 | 第14-16页 |
·生物材料降解的评价方法简介 | 第16页 |
·体外降解试验 | 第16页 |
·体内降解试验 | 第16页 |
·生物材料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药物控制释放的机制 | 第17-21页 |
·药物控释制剂 | 第21页 |
·透明质酸(HA)简介 | 第21-25页 |
·HA的结构、特性 | 第21-22页 |
·HA的改性 | 第22页 |
·HA的交联 | 第22-23页 |
·HA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粘度法 | 第23-24页 |
·凝胶色谱法 | 第24页 |
·HA的降解 | 第24页 |
·HA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 第24-25页 |
·HA-ADH作为药物载体 | 第25页 |
·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交联透明质酸凝胶薄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31-48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HA-ADH薄膜的制备 | 第32页 |
·HA-ADH的表征 | 第32-35页 |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薄膜的热分析 | 第34页 |
·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 | 第34页 |
·薄膜的吸水能力测试 | 第34页 |
·HA-ADH体外降解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HA-ADH薄膜的制备 | 第35-36页 |
·交联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HA、ADH质量比的确定 | 第36页 |
·产物的纯化 | 第36页 |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36-38页 |
·薄膜的热分析 | 第38-39页 |
·薄膜的FT-IR分析 | 第39-40页 |
·薄膜的表面形貌 | 第40-41页 |
·薄膜的吸水能力 | 第41-42页 |
·HA-ADH的降解 | 第42-46页 |
·粘度法研究 | 第42-43页 |
·咔唑法研究 | 第43-44页 |
·失重法研究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GS/HA-ADH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 第48-55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8页 |
·GS/HA-ADH微球的制备 | 第48页 |
·GS/HA-ADH微球的释药性能 | 第48-50页 |
·GS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49页 |
·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 | 第49页 |
·透析袋的处理 | 第49页 |
·微球的体外释药实验 | 第49-50页 |
·形貌观察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GS的工作曲线 | 第50-51页 |
·GS/HA-ADH的形貌观察 | 第51-52页 |
·GS/HA-ADH的释药性能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四章 HA-ADH薄膜的体外释药性能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5页 |
·HA-ADH载药薄膜的制备 | 第55-56页 |
·薄膜的差热分析 | 第56页 |
·HA-ADH载药薄膜的体外释药性能 | 第56页 |
·UV-Vis分光光度法研究 | 第56页 |
·薄膜的体外释药试验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HA-ADH载药薄膜的制备 | 第57页 |
·药物在薄膜中的分布 | 第57页 |
·薄膜的体外释药性能 | 第57-67页 |
·UV-Vis分光光度法研究 | 第57-60页 |
·释药动力学行为分析 | 第60-66页 |
·薄膜释药前后的形貌观察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