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表面改性基础研究:在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上的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29页 |
·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电子束在表面改性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页 |
·电子束表面改性处理的特点 | 第15-17页 |
·与传统工艺相比较 | 第15-16页 |
·与激光处理相比较 | 第16-17页 |
·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分类 | 第17-20页 |
·按电子束能量注入形式 | 第17-19页 |
·按表面改性效果 | 第19-20页 |
·电子束在表面改性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强流脉冲电子束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强流脉冲电子束设备 | 第29-37页 |
·装置组成 | 第29-30页 |
·工作原理 | 第30-33页 |
·强流脉冲电子束的技术原理 | 第30-31页 |
·基于真空火花等离子体的电子枪 | 第31-32页 |
·装置的工作过程 | 第32-33页 |
·工艺参数及测试 | 第33-35页 |
·工艺参数 | 第33-34页 |
·实验测试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的物理基础 | 第37-56页 |
·电子束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机理 | 第37页 |
·电子束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 第37-38页 |
·电子束能量在作用区的分配(能量转换) | 第38-40页 |
·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形成 | 第40-42页 |
·温度场的数学物理模型及计算结果 | 第42-49页 |
·应力波的数学物理模型及计算结果 | 第49-51页 |
·准静态热应力的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 | 第51-53页 |
·薄片中的准静态应力 | 第51-53页 |
·块体材料表层中的准静态应力 | 第53页 |
·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作用下的扩散过程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强流脉冲电子束在材料表层诱发的特殊现象 | 第56-95页 |
·表层亚稳态结构的形成 | 第56-69页 |
·碳钢 | 第56-61页 |
·AISI D2钢 | 第61-64页 |
·NiTi形状记忆合金 | 第64-66页 |
·AISI H13钢 | 第66-69页 |
·特殊表面形貌 | 第69-77页 |
·未熔处理模式下的表面形貌 | 第69-70页 |
·熔化处理模式下的表面形貌 | 第70-74页 |
·汽化处理模式下的表面形貌 | 第74-77页 |
·表面选择净化与均匀化 | 第77-80页 |
·未熔处理模式下的表层净化 | 第77-79页 |
·熔化处理模式下的表层净化 | 第79-80页 |
·应力状态与深层改性 | 第80-85页 |
·表层织构改变 | 第85-93页 |
·熔化处理模式下的表层织构变化 | 第85-89页 |
·未熔处理模式下的表层织构变化 | 第89-91页 |
·汽化处理模式下的表层织构变化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强流脉冲电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 | 第95-104页 |
·表面硬化及软化 | 第95-97页 |
·表面快速合金化 | 第97-100页 |
·表面增强扩散 | 第100-101页 |
·提高耐蚀性 | 第101-102页 |
·提高耐磨性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6-120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