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米非司酮抗早孕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 一、复方米非司酮的概况 | 第10-11页 |
| 二、药物终止妊娠的机理 | 第11-14页 |
| 1、米非司酮的抗生育机理 | 第11-12页 |
| 2、双炔失碳酯抗生育机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 3、米非司酮和双炔失碳酯的协同作用 | 第13-14页 |
| 4、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机理 | 第14页 |
| 三、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妊娠物的残留和(或)感染 | 第14-15页 |
| 2、子宫内膜修复不全 | 第15页 |
| 3、米非司酮对血凝——纤溶系统的影响 | 第15页 |
|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的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 一、祖国医学对妊娠生理及终止妊娠的认识 | 第15-16页 |
| 二、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病理机制认识 | 第16-17页 |
| 三、中医药在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应用 | 第17-1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32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二、试验设计 | 第19页 |
| 三、病例选择 | 第19-22页 |
| 1、西医诊断标准 | 第19页 |
| 2、接受对象的选择 | 第19-20页 |
| 3、排除对象的标准 | 第20页 |
| 4、剔除对象标准 | 第20页 |
| 5、西医药流清宫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诊断标准 | 第20页 |
| 6、中医气血虚弱证辨证标准 | 第20-21页 |
| 7、中医肾气不固证辨证标准 | 第21页 |
| 8、中医瘀阻胞宫证辨证标准 | 第21页 |
| 9、中医湿热壅滞证辨证标准 | 第21-2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研究药物 | 第22页 |
| 2、用药方法 | 第22页 |
| 3、药流清宫 | 第22页 |
| 4、观察内容 | 第22页 |
| 5、效果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 6、随访 | 第23页 |
| 7、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 五、研究结果 | 第23-25页 |
| 1、对象特征 | 第23页 |
| 2、流产效果 | 第23-25页 |
| 3、药物副反应 | 第25页 |
| 六、随访 | 第25-27页 |
| 七、讨论 | 第27-32页 |
| 1、复方制剂终止妊娠的药物机理 | 第27-28页 |
| 2、终止妊娠8~12周妊娠的药物流产概况 | 第28页 |
| 3、复方制剂终止妊娠的临床疗效 | 第28-30页 |
| 4、终止妊娠后清宫术的必要性 | 第30页 |
| 5、药流清宫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相对延长的中医辨证分析 | 第30-31页 |
| 6、复方制剂的药物副反应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