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1章 产品责任概述 | 第11-17页 |
| ·产品责任的定义 | 第11-12页 |
| ·产品责任的性质 | 第12-15页 |
| ·有关产品责任的性质的三种学说 | 第12-13页 |
| ·我国立法将产品责任的性质界定为侵权责任 | 第13页 |
| ·产品责任的性质是单一的特殊侵权责任 | 第13-15页 |
|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5-17页 |
| ·过错责任原则 | 第15页 |
| ·严格责任原则 | 第15-16页 |
| ·我国的产品责任归则原则 | 第16-17页 |
| 第2章 各国国际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比较 | 第17-23页 |
| ·产品概念界定的冲突 | 第17-19页 |
| ·产品缺陷认定中的冲突 | 第19-21页 |
| ·产品责任认定中的冲突 | 第21-23页 |
| 第3章 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 | 第23-33页 |
| ·国际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原则 | 第23-25页 |
| ·适用最密切联系的原则 | 第23-24页 |
| ·采用多个连接因素的原则 | 第24-25页 |
| ·选择适用“对原告有利”的法律 | 第25页 |
| ·从各国产品责任诉讼的法律适用看有关国际通行规则 | 第25-33页 |
| ·美国 | 第25-28页 |
| ·英国、加拿大 | 第28页 |
| ·欧洲大陆 | 第28-30页 |
| ·对当今世界相关国际通行规则变化发展趋势的归纳 | 第30-33页 |
| 第4章 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 | 第33-39页 |
| ·《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的内容 | 第33-35页 |
| ·对《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的评价 | 第35-37页 |
| ·连接点选择的科学性 | 第35-36页 |
| ·整体上的确定性 | 第36页 |
| ·对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公正性 | 第36-37页 |
| ·我国是否应该加入《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 | 第37-39页 |
| 第5章 对完善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的思考与建议 | 第39-49页 |
| ·我国现行法律在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 ·关于适用《民法通则》中的侵权责任规定 | 第39-40页 |
| ·关于《产品质量法》中对责任主体的规定 | 第40页 |
| ·关于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 | 第40-41页 |
| ·对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进一步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 第41-49页 |
| ·关于立法的指导思想:确立三个基本原则 | 第41-43页 |
| ·关于修改或立法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 第43-46页 |
| ·加强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立法,制定涉外产品责任的冲突法规 | 第46-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