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的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 ·生物质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 ·生物质能 | 第9-10页 |
| ·生物质转化利用的优点 | 第10页 |
| ·生物质基本组成及主要性质 | 第10-13页 |
| ·纤维素 | 第10-11页 |
| ·半纤维素 | 第11-12页 |
| ·木质素 | 第12-13页 |
| ·生物质液化的主要方法 | 第13-22页 |
| ·生物化学法 | 第14-15页 |
| ·热化学法 | 第15-18页 |
| ·直接液化法 | 第18-22页 |
| ·生物质液化与热解反应的机理 | 第22-25页 |
| ·液化反应机理 | 第22-23页 |
| ·纤维素的热解机理 | 第23-24页 |
| ·木质素的热解机理 | 第24-2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装置 | 第27-29页 |
| ·高压反应釜 | 第27-29页 |
| ·高压釜控制器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液化液分离方法 | 第30页 |
| ·表征与分析 | 第30-32页 |
| ·催化剂的晶相结构鉴定 | 第30-31页 |
| ·红外(FT-IR)研究 | 第31页 |
| ·透射电镜(TEM) | 第31页 |
| ·FT-Raman光谱 | 第31页 |
| ·液化液的GC-MS分析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纳米级固体超强酸Cl~-/ZrO_2催化液化稻壳的研究 | 第32-42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2页 |
| ·原料处理 | 第32-33页 |
| ·液化实验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生物质催化液化 | 第33页 |
| ·反应时间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催化剂用量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反应温度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液质比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 第35-36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6-39页 |
| ·催化剂的TEM表征 | 第36-37页 |
|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37-38页 |
| ·催化剂的拉曼表征 | 第38页 |
| ·催化剂的红外表征 | 第38-39页 |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性催化剂Cl~-/ZrO_2 | 第39-41页 |
| ·改性后催化剂的性能考察 | 第39-40页 |
| ·改性后催化剂的TEM表征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复合固体超强酸Cl~-/ZrO_2-Fe_2O_3催化液化生物质 | 第42-47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42-43页 |
| ·原料处理 | 第43页 |
| ·液化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 ·催化剂用量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43页 |
| ·反应温度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催化剂的寿命考察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固体超强酸Cl~-/Fe_2O_3催化液化生物质 | 第47-53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页 |
| ·原料处理 | 第47页 |
| ·液化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 ·催化剂用量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反应温度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反应时间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49页 |
| ·催化剂的寿命考察 | 第49-5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0-51页 |
|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50页 |
| ·催化剂的红外表征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液化液的初步分析 | 第53-58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生物油成分的GC-MS分析 | 第53-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