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转向及意义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社会发展理论的类型与特征 | 第12-23页 |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 第12-17页 |
·传统社会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增长极限论 | 第13页 |
·“社会综合”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7页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 第17-23页 |
·唯物史观奠定了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转向 | 第23-29页 |
·理论内容上的转向 | 第23-24页 |
·研究对象上的转向 | 第24-25页 |
·发展战略上的转向 | 第25-26页 |
·研究视角上的转向 | 第26-27页 |
·思维方式上的转向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29-39页 |
·有助于中国社会发展理论更趋理性、更为科学 | 第29-32页 |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第29-30页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理念 | 第30-31页 |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 第32页 |
·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选择适宜的社会发展模式 | 第32-33页 |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 | 第33-39页 |
·正确处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 第33-34页 |
·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第34页 |
·发展不能违背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 第34-35页 |
·正确区分以人为本和人本理论 | 第35-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