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层状场域内上、下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输入地震动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0-16页
     ·研究历史、现状第10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概述第10-12页
     ·工程波动理论概述第12-13页
     ·关于地震动输入第13-16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6-18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人工合成地面地震波的数值方法第18-30页
   ·三角级数法第18-21页
     ·三角级数模型第19页
     ·由标准反应谱拟合功率谱第19-20页
     ·由功率谱生成幅值谱并合成傅氏谱第20页
     ·快速傅立叶转换(FFT)第20-21页
   ·标准反应谱的合成第21-23页
     ·地震动反应谱定义第21页
     ·计算方法第21-23页
   ·由标准反应谱拟合功率谱第23-25页
   ·强度包络函数理论第25-26页
   ·人工生成地震波的校正第26-27页
   ·程序编写流程第27-28页
   ·算例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地面地震动时程的频域反演第30-50页
   ·反问题概述第30-35页
     ·反问题的一般描述第30-31页
     ·反问题的适定性第31-33页
     ·结构动力分析中反问题的研究现状第33-35页
   ·频域本构方程和线性滞回阻尼理论第35-37页
     ·频域本构方程和滞回阻尼比第35-36页
     ·线性滞回阻尼的概念第36-37页
   ·波的反射与透射第37-40页
     ·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第37-39页
     ·层间波幅系数的转换关系第39-40页
   ·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土层暂态地震反应的反演第40-43页
     ·离散傅立叶变换和输入波动的分解第40-41页
     ·线性滞回阻尼土层的暂态地震反应的反演第41-43页
   ·程序流程图第43-44页
   ·算例分析第44-45页
   ·基于SHAKE程序的正演验证第45-48页
     ·SHAKE程序简介及原理第45-47页
     ·SHAKE91自由场分析结果与地面记录对比分析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拟第50-63页
   ·基本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0-55页
     ·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及时域有限元法第50-52页
     ·二维成层土体系模型的建立第52-55页
   ·地震动输入方式第55-56页
   ·算例分析第56-62页
     ·侧向自由边界并施加竖向约束的土层有限元模型计算第56-58页
     ·侧向粘—弹性边界的土层有限元模型计算第58-60页
     ·侧向远置边界的土层有限元模型计算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层状场域内上、下部结构动力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实例分析第63-66页
   ·综合算例设计第63-65页
     ·据实际地震记录的反演第63-64页
     ·据人工地震记录的反演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66-68页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66-67页
   ·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 A第73-74页
附录 B第74-77页
附录 C第77-87页
附录 D第87-90页
附录 E第90-92页
附录 F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下声自导共形阵的接收特性研究
下一篇:水下多目标模拟信号源的设计与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