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4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32页 |
·复杂转子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复杂转子系统线性理论分析 | 第17-24页 |
·复杂转子系统非线性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转子初始弯曲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碰摩故障概述 | 第27页 |
·碰摩类型与动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28-30页 |
·转子弯扭耦合振动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超超临界汽轮机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 第34-51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 第35-41页 |
·转子的有限元模型 | 第35-38页 |
·轴承-基础支承系统模型 | 第38-40页 |
·密封力 | 第40页 |
·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40-41页 |
·稳定性分析及临界转速和振型计算 | 第41-43页 |
·大型汽轮机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软件的开发 | 第43-46页 |
·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汽轮机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模拟试验 | 第51-71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试验台与测试系统 | 第52-58页 |
·试验台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 第52-56页 |
·测量系统 | 第56-58页 |
·试验内容 | 第58-59页 |
·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59-70页 |
·试验台转子理论分析参数 | 第59-60页 |
·系统的临界转速 | 第60-63页 |
·系统的各阶振型 | 第63-64页 |
·试验台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64-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71-90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系统 | 第72-76页 |
·油膜力非线性模型 | 第73-74页 |
·密封力非线性模型 | 第74-75页 |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方程 | 第75-76页 |
·数值仿真 | 第76-84页 |
·转子转速的影响 | 第77-80页 |
·密封压差的影响 | 第80-81页 |
·密封间隙的影响 | 第81-83页 |
·系统阻尼的影响 | 第83-84页 |
·试验结果 | 第84-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具有初始弯曲的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研究 | 第90-117页 |
·引言 | 第90-91页 |
·具有初始弯曲的不平衡转子系统碰摩条件 | 第91-101页 |
·物理模型与控制方程 | 第91-94页 |
·碰摩条件分析 | 第94-97页 |
·系统参数对碰摩条件的影响 | 第97-101页 |
·初始弯曲长度的影响 | 第97-98页 |
·质量偏心量的影响 | 第98-99页 |
·初始弯曲与质量偏心之间相位角的影响 | 第99-101页 |
·本节小结 | 第101页 |
·具有初始弯曲的不平衡转子轴承系统碰摩非线性特性研究 | 第101-116页 |
·物理模型与控制方程 | 第101-104页 |
·数值仿真研究 | 第104-116页 |
·转子转速的影响 | 第105-111页 |
·初始弯曲长度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初始弯曲方向与质量偏心方向夹角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本节小结 | 第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外激励作用下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 第117-132页 |
·引言 | 第117页 |
·系统模型与振动方程 | 第117-123页 |
·系统模型 | 第117-118页 |
·系统的振动方程 | 第118-120页 |
·转子动静不平衡和重力 | 第120-123页 |
·外激励力和激励扭矩 | 第123页 |
·方程的数值解 | 第123-131页 |
·转子静不平衡的影响 | 第124页 |
·转子动不平衡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外激励力的影响 | 第125-128页 |
·外激励扭矩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全文总结 | 第132-13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4页 |
·研究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