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国际数字视频广播标准介绍 | 第12-14页 |
·欧洲标准DVB-H/DVB-T | 第12-13页 |
·日本ISDB-T | 第13-14页 |
·美国ATSC | 第14页 |
·中国DMB-TH介绍 | 第14-16页 |
·DVB-H优点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COFDM基本原理 | 第18-24页 |
前言 | 第18页 |
·OFDM简介 | 第18-19页 |
·OFDM原理及其优点 | 第19-22页 |
·OFDM原理 | 第19-20页 |
·OFDM信号频谱 | 第20-21页 |
·保护间隔 | 第21-22页 |
·OFDM优点 | 第22页 |
·COFDM的技术特征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DVB-H发射系统 | 第24-44页 |
前言 | 第24页 |
·DVB-H发射系统整体框架 | 第24-25页 |
·DVB-H发射系统组成介绍 | 第25-28页 |
·按协议层次划分 | 第25-26页 |
·按系统功能划分 | 第26-28页 |
·子模块原理介绍 | 第28-39页 |
·能量分散 | 第28-29页 |
·外编码(RS编码) | 第29-30页 |
·外交织(时域交织) | 第30-31页 |
·内编码(1/2主卷积删余码) | 第31-32页 |
·内交织(比特交织和符号交织) | 第32-35页 |
·星座映射 | 第35-36页 |
·帧形成 | 第36-38页 |
·OFDM调制 | 第38页 |
·保护间隔 | 第38页 |
·D/A | 第38-39页 |
·DVB-H中的关键新技术 | 第39-43页 |
·时间分片技术(降低耗电量) | 第39页 |
·MPE-FEC(多协议封装-前向纠错)帧结构(提高接受性能) | 第39-41页 |
·4K模式和深度符号交织(提高移动性能) | 第41-42页 |
·DVB-H传输参数信令(提高鲁棒性)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信道调制的子模块FPGA设计与实现 | 第44-60页 |
前言 | 第44页 |
·DVB-H发射系统的FPGA实现方案 | 第44-45页 |
·星座映射 | 第45-49页 |
·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实现方法的比较 | 第46-49页 |
·帧形成 | 第49-57页 |
·帧形成的架构 | 第49-52页 |
·帧形成内部的功能模块 | 第52-57页 |
·导频和TPS | 第57-59页 |
·输出接口设计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IFFT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85页 |
前言 | 第60页 |
·OFDM信号表示 | 第60-61页 |
·IFFT的实现方案 | 第61-63页 |
·FFF核实现IFFT运算的外部框图 | 第61页 |
·IFFT模块FPGA内部实现框图 | 第61-62页 |
·IFFT模块工作过程 | 第62-63页 |
·IFFT算法分析 | 第63-69页 |
·频率抽取Radix 2算法 | 第63-66页 |
·频率抽取Radix 4算法 | 第66-67页 |
·频率抽取Radix 2~2算法 | 第67-69页 |
·IFFT的硬件结构分析比较 | 第69-75页 |
·存储器结构 | 第69-70页 |
·流水线结构 | 第70-72页 |
·方案比较 | 第72-73页 |
·提高精度调整的措施 | 第73-75页 |
·CORDIC算法用于复乘(产生旋转因子) | 第75-84页 |
·CORDIC简介与实现原理 | 第75-80页 |
·CORDIC实现结构与验证 | 第80-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前景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符号说明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