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第2章 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 第17-28页 |
| ·县(市)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 ·城镇发展的经济机制 | 第17页 |
| ·区域一体化中的城市经济 | 第17-18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18-20页 |
| ·城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20-23页 |
| ·城镇化与人口流动 | 第20-21页 |
|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 第21-23页 |
| ·城镇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 ·城镇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利用 | 第23-25页 |
| ·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土地利用 | 第25-26页 |
| ·县域城镇产业、人口、用地三者结合的研究 | 第26-28页 |
| 第3章 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5页 |
| ·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 第28页 |
| ·可持续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28-31页 |
| ·区域整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 第31-33页 |
| ·国家发展政策的解读 | 第33-35页 |
| 第4章 华北地区县域城镇发展特征与问题 | 第35-66页 |
| ·背景简介 | 第35-36页 |
| ·河北磁县的实践与思考 | 第36-54页 |
| ·现状简介与区域发展背景 | 第36-39页 |
| ·产业发展状况及其面对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 第39-46页 |
| ·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46-49页 |
| ·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49-53页 |
| ·华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征 | 第53-54页 |
| ·山东汉阳镇的实践与思考 | 第54-61页 |
| ·现状简介及区域发展背景 | 第54-55页 |
| ·人口与城镇化的基本情况 | 第55-56页 |
| ·产业发展分析与评价 | 第56-58页 |
| ·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及变化 | 第58-59页 |
| ·传统农业型城镇的发展之路 | 第59-61页 |
| ·县域城镇发展特征及面临问题的总结 | 第61-66页 |
| ·经济发展水平及特征 | 第61-63页 |
| ·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 | 第63页 |
| ·人口城镇化的方式、速度和数量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 | 第63-64页 |
| ·土地紧缺与发展的矛盾 | 第64-66页 |
| 第5章 从发展特征及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与规划对策研究 | 第66-76页 |
| ·华北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 第66-67页 |
| ·城镇化中的工业化 | 第67-69页 |
| ·工业化中的城镇化 | 第69-70页 |
| ·经济转型、人口集聚对城镇土地利用及规划控制的影响 | 第70-71页 |
| ·华北地区县域城镇规划对策研究 | 第71-76页 |
| ·以新型工业化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镇 | 第71-72页 |
| ·人口的集聚及城镇化不能一蹴而就 | 第72-73页 |
| ·县域城镇资源型产业的转型 | 第73-74页 |
| ·土地利用规划“三个集中”的原则 | 第74页 |
| ·制度层面的协调发展 | 第74-7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