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之源起 | 第8-10页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之拓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经世致用与范式革命: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起点维度 | 第13-26页 |
一、经世致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会通之点 | 第13-17页 |
二、经世致用的文化意义:文化危机中的启蒙诉求 | 第17-21页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哲学思维的范式革命 | 第21-26页 |
第二章 “经世致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26-40页 |
一、“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哲学思维范式 | 第26-31页 |
二、“内圣外王”与李大钊、陈独秀的早期哲学思想 | 第31-34页 |
三、“内圣外王”与青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 第34-40页 |
第三章 “范式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第40-48页 |
一、李大钊、陈独秀:改造国民性到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 | 第40-42页 |
二、毛泽东:“内圣外王”到“唯物史观” | 第42-48页 |
第四章 哲学范式革命与毛泽东的贡献:逻辑起点同时成为了实践起点 | 第48-56页 |
一、唯物史观取代“圣贤”创世历史观 | 第49-51页 |
二、以主客体辩证关系改造“自我”道德律 | 第51-53页 |
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 | 第53-56页 |
第五章 两个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统一 | 第56-69页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进文化诉求及现代意义 | 第57-60页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西文化对话语境 | 第60-65页 |
三、站在互益对话模式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第65-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