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1页 |
| 2. 文献评述 | 第11-16页 |
|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持续性分析 | 第11-13页 |
| ·美国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分析 | 第13-16页 |
| 3.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特征分析 | 第16-19页 |
| ·经常项目赤字及收益账户的长期顺差 | 第16-17页 |
| ·金融账户顺差及资本流入方式的变化 | 第17-19页 |
| 4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持续性:短期分析 | 第19-22页 |
| ·从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中央银行为美国赤字融资的意愿和能力来看 | 第19-20页 |
| ·从全球储蓄与投资的对比关系来看 | 第20页 |
| ·从美国对外投资与外来投资的收益差异来看 | 第20-21页 |
| ·从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来看 | 第21-22页 |
| 5.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趋势:长期分析 | 第22-26页 |
| 6. 美国经常项目调整与汇率变动 | 第26-38页 |
| ·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6-33页 |
| ·变量定义及实证分析 | 第27页 |
| ·各变量的ADF 检验 | 第27-29页 |
| ·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 | 第29-30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30-31页 |
| ·研究小结 | 第31-33页 |
| ·东亚各国联合升值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分析:卡特尔结构的内在不稳定性 | 第33-35页 |
| ·解决美国经常项目赤字问题更多地需要从美国自身着手 | 第35-36页 |
| ·美国经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东亚经济体有效的政策配合 | 第36-38页 |
| 7.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 | 第38-44页 |
| ·扩大消费需求是根本 | 第39-42页 |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包括人民币渐进式升值)是关键 | 第42-44页 |
| 8.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