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通考》的作者及其成书过程 | 第9-16页 |
| 第一节 《文献通考》的作者 | 第9-11页 |
| 第二节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成书过程 | 第11-16页 |
| 第二章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文献价值 | 第16-34页 |
| 第一节 规定了“文献”的定义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在分类体系上的价值 | 第17-23页 |
| 第三节 辑录体的著述方式及其意义 | 第23-29页 |
| 第四节 互著别裁的使用 | 第29-31页 |
| 第五节 保存的文献资料价值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学术价值 | 第34-43页 |
| 第一节 “文、献、考”三者结合的编撰方式 | 第34-38页 |
| 第二节 贯穿全书的“会通”思想 | 第38-40页 |
| 第三节 校勘及辑佚上的价值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地位和影响 | 第43-48页 |
| 第一节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地位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影响 | 第44-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