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烯烃类及塑料论文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UHMWPE材料摩擦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真实表面接触模型第13-20页
     ·摩擦表面接触模型构建方法及基于数字化技术建模技术的应用第13-16页
     ·摩擦表面建模的技术基础第16-18页
     ·商业化建模软件功能及其摩擦学应用第18-20页
   ·表面织构的摩擦学研究与应用第20-24页
     ·表面织构的摩擦学应用第20-22页
     ·表面结构制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第22-23页
     ·表面织构的制作加工技术第23-2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三维表面形貌的数字化描述方法第26-39页
   ·三维表面描述规范第26-30页
     ·DEM的描述规范第27-28页
     ·DEM计算地形属性第28-29页
     ·DEM模型与摩擦表面三维几何建立过程的相关性第29-30页
   ·三维表面数字化的工作流程第30-34页
     ·图像数据识别重建映射表读取表面相对高度第30-31页
     ·模型重建正确性检验第31-34页
   ·利用地表数据生成技术得到数字化粗糙表面第34-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数字化表面的柱状接触模型第39-54页
   ·UHMWPE真实变形规律实验测定第39-45页
     ·常温下UHMWPE真实压缩变形规律测定第39-42页
     ·变温下UHMWPE真实压缩变形规律测定第42-45页
   ·基于数字化表面的柱状接触模型的建立第45-53页
     ·表面测量量化与图像量化的关系第45页
     ·数据精炼与处理第45-46页
     ·区域采样规则第46-47页
     ·基于真实表面的接触模型的计算原理与流程第47-49页
     ·利用接触模型评价表面静态承载能力第49-52页
     ·接触模型仿真计算接触面摩擦功功率分布第52-53页
   ·本章小节第53-54页
第四章 摩擦热对UHMWP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54-64页
   ·试验部分第55-56页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56-63页
     ·摩擦系数及其与表层温度的相关性第56-57页
     ·表面温度分布的模拟计算第57-60页
     ·表面形貌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60-62页
     ·摩擦热对聚合物摩擦流变作用机理的探讨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UHMWPE微米级表面织构制作及其摩擦学性能第64-87页
   ·人造微米级表面织构的设计第65-70页
   ·人造微米级表面织构的制作以及模型预测计算第70-74页
     ·人造微米级表面织构模板的制作第70-71页
     ·人造微米级表面织构的制作第71-74页
     ·人造表面织构等不同表面的支撑能力计算比较第74页
   ·摩擦学试验第74-76页
   ·结果与讨论第76-86页
     ·人造表面织构对试样摩擦系数和形变的影响第76-82页
     ·人造表面织构改变表面的接触热阻分布从而改善摩擦热的传导第82-86页
   ·本章小节第86-87页
第六章 摩擦蠕变交替状态下人造表面织构摩擦学研究第87-96页
   ·试验条件第87-88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88-95页
     ·摩擦系数比较第88-90页
     ·蠕变磨损比较第90-92页
     ·压缩与热变形机理分析第92-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本文开发的摩擦学研究相关软件第96-109页
   ·接触模型计算软件SimConW第96-104页
     ·高度图自动裁剪功能介绍第97-98页
     ·仿真计算功能介绍第98-104页
   ·ImageAnalysis图像分析系统第104-106页
   ·磨损试验分析系统第106-107页
   ·热电偶温度测试系统第107-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八章 全文主要成果、结论及研究展望第109-112页
   ·全文主要成果和结论第109-110页
   ·研究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附录第119-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未固结砂岩孔隙度低频趋势研究
下一篇:基于功率分布方法的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