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共同受贿犯罪的实行行为及其认定 | 第9-15页 |
一、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的实行行为 | 第9页 |
二、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的实行行为 | 第9-15页 |
(一) 刑法理论界的各方主掌与笔者评析 | 第10-13页 |
(二) 世界各国的相关立法例 | 第13页 |
(三) 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问题的笔者观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共同受贿犯罪的帮助、教唆行为及其认定 | 第15-19页 |
一、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帮助行为及其认定 | 第15-16页 |
二、共同受贿犯罪中的教唆行为及其认定 | 第16页 |
三、国家工作人员教唆、帮助非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或收受财物行为的定性与处罚 | 第16-19页 |
(一) 刑法理论界的各方主张与笔者评析 | 第17-18页 |
(二) 定性与处罚问题的笔者观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的共同受贿犯罪 | 第19-23页 |
一、类型化研究 | 第19页 |
二、定性处罚的各方主张与笔者评析 | 第19-21页 |
三、定性与处罚问题的笔者观点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亲属的共同受贿犯罪 | 第23-32页 |
一、亲属概念的界定问题 | 第23-24页 |
二、主体关系特殊性分析 | 第24-25页 |
三、类型化研究 | 第25-26页 |
四、客观方面的定性问题 | 第26页 |
五、主观方面的定性问题 | 第26-29页 |
六、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亲属共同受贿犯罪的定性处罚问题 | 第29-31页 |
七、国家工作人员与其情妇的共同受贿犯罪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单位与自然人的共同受贿犯罪 | 第32-36页 |
一、单位与自然人能否构成共同受贿犯罪 | 第32-33页 |
二、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受贿犯罪的定性与处罚 | 第33-36页 |
第六章 共同受贿犯罪与介绍贿赂罪之界限 | 第36-41页 |
一、共同受贿犯罪与介绍贿赂罪二者的区分难点 | 第36-37页 |
二、区分共同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的各方主张与笔者观点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