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实务研究--以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为视角的思考

序言第1-10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0-17页
 一、附民诉讼裁判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12页
  (一) 重公权保护轻私权保护第10页
  (二) 重实体轻程序第10-11页
  (三) 重原告方的保护轻被告方的保护第11页
  (四) 重物质赔偿保护轻精神赔偿保护第11-12页
 二、司法为民的要求为解决法律冲突、实践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第12-13页
 三、司法为民要求为依法裁判附民诉讼提供了指导原则第13-14页
  (一) 充分保障诉权原则第13-14页
  (二) 平衡保护原则第14页
  (三) 有限附带原则第14页
 四、附民诉讼制度理论上的溯源第14-17页
  (一) 附民诉讼的本质之争第14-15页
  (二) 附民诉讼的属性之争第15-17页
第二章 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依法裁判附民诉讼的有效方法第17-23页
 一、诉讼权利的告知第17-18页
 二、诉讼风险提示第18-19页
 三、附民诉讼调解第19-23页
  (一) 庭前调解、法庭调解和庭后调解第19-20页
  (二) 法庭调解的实务操作第20页
  (三) 附民诉讼调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20-21页
  (四) 目前附民诉讼调解的现状及对策第21-23页
第三章 附民诉讼裁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和分析第23-38页
 一、附民诉讼的审查第23-26页
  (一) 附民诉讼案件受理范围的审查第23-24页
  (二) 诉讼主体的审查第24-25页
  (三) 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第25-26页
 二、附民诉讼案件的裁判方式第26-29页
  (一) 庭审前的准备第26-27页
  (二) 一并审判原则第27页
  (三) 庭审中告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第27页
  (四) 附民诉讼的庭审方式第27-28页
  (五) 按自行撤诉处理后又起诉的审理第28-29页
 三、裁判原则和裁判的做出第29-38页
  (一) 附民诉讼赔偿的构成条件和赔偿原则第30-31页
  (二) 赔偿范围及标准第31-35页
  (三) 共同侵权责任的承担第35-37页
  (四) 未成年被告人在附民诉讼中责任的承担第37-38页
第四章 附民诉讼制度的比较与完善第38-45页
 一、国外附民诉讼模式比较研究第38-40页
  (一) 平行式第38-39页
  (二) 附带式第39页
  (三) 限制式第39-40页
 二、我国附民诉讼制度的基本模式第40-41页
 三、重构我国附民诉讼制度的初步设想第41-45页
  (一) 建立当事人行使程序选择权基础上的有限附带制度第41-42页
  (二) 逐步实现附民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同案同判第42-43页
  (三) 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第43-44页
  (四) 增设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第44-45页
第五章 裁判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5-52页
 一、重视附民诉讼裁判的调研第45页
 二、发挥司法职能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第45-46页
 三、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第46-47页
 四、重视立案审查程序的完善第47-48页
 五、庭前准备程序的完善第48页
 六、正确处理打与罚的关系第48-50页
 七、关于滥用诉权的问题第50-51页
 八、加强刑事法官的民事裁判业务培训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峡库区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统一坐标法及在二维复杂流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