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地球的三维景观构造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5-21页 |
·现有实现技术概述 | 第15-18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本文的组织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三维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 第24-45页 |
·三维数据模型的研究 | 第24-33页 |
·空间数据模型概述 | 第24-27页 |
·改进的面向空间查询的三维数据模型 | 第27-33页 |
·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 | 第29-31页 |
·空间数据的查询 | 第31-32页 |
·空间数据的索引 | 第32-33页 |
·三维复杂场景管理 | 第33-35页 |
·分层次的场景组织管理 | 第33-34页 |
·基于脚本事件驱动的动态场景管理 | 第34页 |
·场景管理引擎的设计 | 第34-35页 |
·三维空间实体数据的管理 | 第35-42页 |
·空间数据库管理 | 第35-37页 |
·三维几何实体数据的管理 | 第37-38页 |
·地形数据的管理 | 第38-39页 |
·三维模型符号库的管理 | 第39-40页 |
·三维纹理库的管理 | 第40-42页 |
·特效数据管理 | 第42页 |
·数据的融合与集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三维数据简化、传输及空间分割技术 | 第45-64页 |
·三维实体模型的简化算法 | 第45-49页 |
·细节层次模型 | 第45-46页 |
·三维实体模型的简化 | 第46-48页 |
·细节层次模型的平滑 | 第48-49页 |
·地形的简化 | 第49-54页 |
·附加优先级的大规模地形的简化 | 第50-51页 |
·分块内地形的四叉树简化 | 第51-52页 |
·验证与分析 | 第52-54页 |
·空间数据的多级缓存结构技术 | 第54-56页 |
·数据压缩 | 第54-55页 |
·多级缓存结构技术 | 第55-56页 |
·三维空间分割技术 | 第56-62页 |
·空间分割可见性技术 | 第56-61页 |
·八叉树 | 第56-58页 |
·二叉空间分割树 | 第58-60页 |
·入口检测 | 第60-61页 |
·混合空间分割技术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三维空间动态控制 | 第64-79页 |
·运动控制 | 第64-70页 |
·帧动画 | 第64-67页 |
·粒子系统 | 第67-70页 |
·碰撞检测 | 第70-73页 |
·碰撞问题 | 第70-71页 |
·碰撞算法 | 第71-72页 |
·验证与分析 | 第72-73页 |
·虚拟照相机模型的研究 | 第73-77页 |
·四元数与任意旋转镜头 | 第73-74页 |
·虚拟力学镜头模型 | 第74-75页 |
·镜头特效分类模型 | 第75-77页 |
·第一人称视角镜头模型 | 第75-76页 |
·第三人称视角镜头模型 | 第76页 |
·其他特效镜头模型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三维场景的光照与渲染 | 第79-91页 |
·三维场景光照渲染 | 第79-87页 |
·三维场景渲染常用的光照模型 | 第79-84页 |
·Gourand和Phong模型 | 第82-83页 |
·BRDF模型 | 第83-84页 |
·光照贴图实现光照的方法 | 第84-87页 |
·基于图像的渲染 | 第87-90页 |
·基于IBR的自然物体的绘制 | 第88-89页 |
·全景图的实现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三维景观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91-105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91-93页 |
·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 第91-92页 |
·系统模块组成 | 第92-93页 |
·GEOBEANS三维景观系统 | 第93-104页 |
·三维数学库(GeoMath) | 第94页 |
·场景引擎的设计(GeoEngine) | 第94-96页 |
·场景的渲染(GeoRender) | 第96页 |
·多源数据的管理 | 第96-99页 |
·图层的管理方式 | 第96-98页 |
·数据文件的管理方式 | 第98-99页 |
·三维场景的编辑 | 第99-101页 |
·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 | 第101-104页 |
·本章总结 | 第104-10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本文总结 | 第105-10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06页 |
·研究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图索引 | 第115-118页 |
表索引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119-12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