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村民自治概要和考察对象简介 | 第10-20页 |
一、自治与村民自治基本理论 | 第10-11页 |
二、我国村民自治的缘起及发展 | 第11-13页 |
三、我国村民自治的意义和成就 | 第13-17页 |
(一) 它推进了我国民主建设 | 第14-15页 |
(二) 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力更具合法化基础 | 第15-17页 |
四、考察对象——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简介 | 第17-20页 |
(一) 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 第17-18页 |
(二) 人们的思想观念 | 第18页 |
(三) 镇村权力组织机构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权 | 第20-31页 |
一、国家法与村民自治权——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20-23页 |
(一) 国家法对村民自治权的赋予与保障 | 第20-21页 |
(二) 国家法对村民自治权的限制以及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21-23页 |
二、乡镇政府与自治组织——乡村关系行政化 | 第23-27页 |
(一) 乡镇政权对村级组织的人事控制 | 第23-25页 |
(二) 乡镇对村的财政控制 | 第25-26页 |
(三) 乡镇对村干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 第26-27页 |
三、自治组织的自治职责与行政职责——“当家人”与“代理人”角色错位 | 第27-31页 |
(一) 繁多的政务工作 | 第28-29页 |
(二) 无暇顾及的村务工作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自治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利益的侵害 | 第31-34页 |
一、村民监督村委会的现有制度安排及缺陷 | 第31-32页 |
二、村干部侵害村民利益的案例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自治组织与村党支部——“两委”矛盾分析 | 第34-38页 |
一、“两委”的法定关系 | 第34页 |
二、“两委”冲突表现 | 第34-35页 |
三、冲突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第五部分 完善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途径 | 第38-49页 |
一、协调国家法和村规民约关系——政府提供范本、完善司法救济 | 第38-40页 |
(一) 政府提供村规民约范本 | 第38页 |
(二) 在法的实施层面上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 第38-40页 |
二、设立乡镇政府派出机构——解决乡村关系行政化,实现自治组织职能回归 | 第40-44页 |
(一) 乡村关系的不断探索 | 第40-42页 |
(二) 设立派出机构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三、建立村务监事会监督自治组织——实现对村干部权力的有效监督 | 第44-46页 |
(一) 浙江武义经验简介 | 第44-45页 |
(二) 借鉴武义经验,实现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 | 第45-46页 |
四、调整“两委”关系——增强党支部合法性基础,建立“两委”分权合作机制 | 第46-49页 |
(一) 建立村党支部权力合法化的制度安排 | 第46-47页 |
(二) 建立“两委”分权合作的制度化机制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