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2页 |
| 一、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概述 | 第12-19页 |
| (一)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特征 | 第12-14页 |
| (二) 利益关系第三人的范围 | 第14-15页 |
| (三) 注册会计师与第三人之间的和利义务关系 | 第15-16页 |
| (四)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 | 第16-19页 |
| 二、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19-24页 |
| (一) 国外关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性质的论争 | 第19-21页 |
| (二) 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性质的分析 | 第21-24页 |
| 三、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24-32页 |
| (一)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比较法上之观察 | 第24-26页 |
| (二) 我国理论界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纷争 | 第26-28页 |
| (三) 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应然选择 | 第28-32页 |
| 四、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2-42页 |
| (一)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构成虚假陈述 | 第32-35页 |
| (二) 注册会计师有过错 | 第35-39页 |
| (三) 利益关系第三人遭受了损失 | 第39页 |
| (四) 注册会计师的虚假陈述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39-42页 |
| 五、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赔偿制度 | 第42-47页 |
| (一)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42-45页 |
| (二)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间 | 第45-47页 |
| 六、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思考 | 第47-51页 |
| (一) 确立独立审计准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地立 | 第47页 |
| (二) 建立虚假审计报告鉴定制度 | 第47-48页 |
| (三) 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保障制度 | 第48-51页 |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