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科场迷信类述 | 第12-31页 |
(一) 梦徵类 | 第12-17页 |
(二) 文明之兆类 | 第17-20页 |
(三) 定命类 | 第20-25页 |
(四) 神鬼类 | 第25-27页 |
(五) 堪舆类 | 第27-28页 |
(六) 谶语类 | 第28-30页 |
(七) 阴功类 | 第30-31页 |
二、科场迷信的特点 | 第31-36页 |
(一) 时间分布 | 第32页 |
(二) 关注对象 | 第32-36页 |
三、科场迷信产生的根源—独重科举 | 第36-42页 |
(一) 以荐举为主 | 第36-38页 |
(二) 荐举、科举两途并用 | 第38-40页 |
(三) 专用科举 | 第40-42页 |
四、独重科举的危害 | 第42-49页 |
(一) 科举体制的超负荷运转 | 第42-44页 |
(二) 科场舞弊泛滥 | 第44-49页 |
五、科场迷信的社会功效 | 第49-51页 |
(一) 适当补偿心理失衡 | 第49-50页 |
(二) 诱发非理性应试行为 | 第50-51页 |
六、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