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立法的法理思考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 第9页 |
| ·局部环境问题阶段 | 第9页 |
| ·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 | 第9页 |
|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剖析 | 第9-15页 |
| ·人口繁衍过剩 | 第9-10页 |
| ·科技的滥用 | 第10页 |
| ·传统法学的缺陷 | 第10-15页 |
| ·体现“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法学思想 | 第10-12页 |
| ·体现“经济优先”(非持续发展观)的立法倾向 | 第12-13页 |
| ·传统行政诉讼、民事责任认定的缺陷 | 第13-15页 |
| ·传统行政诉讼的缺陷 | 第13-14页 |
| ·传统民事责任认定的缺陷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页 |
| 三、从生态伦理角度建构新法律理念 | 第15-25页 |
| ·生态伦理出现的原因 | 第15-17页 |
| ·传统伦理的缺陷 | 第15-16页 |
| ·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提供理论支持 | 第16-17页 |
| ·生态伦理的生成 | 第17-18页 |
| ·基于生态伦理学的新法律理念--生态发展本位 | 第18-25页 |
| ·生态发展本位法理念的简要概述 | 第18-20页 |
| ·基于生态发展本位法理念的立法价值取向 | 第20-24页 |
| ·可持续发展 | 第20-21页 |
| ·生态秩序 | 第21-23页 |
| ·代内、代际公平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四、立法建议 | 第25-36页 |
|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宪法地位 | 第25-26页 |
|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成为法律的调整对象 | 第26-28页 |
| ·增设环境权 | 第28-29页 |
| ·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29-36页 |
|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 | 第29-32页 |
| ·完善民事责任的认定原则 | 第32-33页 |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45-46页 |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