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荔枝论文

无核荔枝胚败育相关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及cDNA克隆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6页
 1 荔枝胚胎发育研究概况第10-14页
   ·荔枝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解剖学研究第10-11页
   ·荔枝胚胎发育的生理生化研究第11-14页
     ·荔枝胚胎发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第11-12页
     ·荔枝胚胎发育与多胺的关系第12-13页
     ·荔枝胚胎发育与酚类物质关系第13页
     ·荔枝胚胎发育与蛋白质关系第13-14页
   ·荔枝胚胎发育的遗传学分析第14页
   ·荔枝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第14页
 2 植物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第14-18页
   ·极性建立的基因调控第15-16页
   ·形态建成的基因调控第16-17页
   ·器官形成与成熟期的基因调控第17-18页
 3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18-33页
   ·蛋白质组学研究任务和策略第20页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第20-28页
     ·双向凝胶电泳(2-DE)第21-22页
     ·蛋白质组技术的支柱-鉴定技术(Identification)第22-25页
     ·蛋白质组研究的新技术第25-28页
   ·生物信息学网第28-29页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29-33页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第29-30页
     ·植物环境信号应答和适应机制蛋白质组学第30-31页
     ·植物激素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1-32页
     ·植物组织器官蛋白质组学第32页
     ·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第32-33页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3-35页
 5 实验方案设计和技术路线第35-36页
第二章 无核荔枝胚发育早期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第36-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材料第36页
     ·植物材料第36页
     ·所用试剂第36页
   ·方法第36-40页
     ·蛋白质提取第36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36-37页
     ·固相pH 梯度IEF-SDS 双向凝胶电泳第37-39页
     ·凝胶扫描第39页
     ·计算机图像分析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花后20d 正常发育胚与败育胚2-DE 图谱特征第40页
   ·花后20d 正常发育胚与败育胚2-DE 图谱分析第40-44页
 3 讨论第44-48页
第三章 无核荔枝胚发育后期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第48-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材料第48页
     ·植物材料第48页
     ·所用试剂第48页
   ·方法第48-49页
     ·蛋白质提取第48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48页
     ·固相pH 梯度IEF-SDS 双向凝胶电泳第48-49页
     ·凝胶扫描第49页
     ·计算机图象分析第49页
 2 结果分析第49-53页
   ·花后40d 正常发育胚与败育胚2-DE 图谱特征第49页
   ·花后40d 正常发育胚与败育胚2-DE 图谱分析第49-53页
 3 讨论第53-55页
第四章 差异蛋白质的MALDI-TOF-MASS 鉴定第55-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材料第55页
     ·植物材料第55页
     ·所用试剂第55页
   ·方法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86页
   ·花后40d 胚胎差异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第56-75页
   ·MALDI-TOF 质谱鉴定结果在蛋白质数据库中的检索第75-86页
 3 讨论第86-90页
   ·影响鉴定结果的关键因素第86页
   ·所鉴定蛋白在胚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及推测第86-88页
   ·从蛋白质途径分离、克隆基因的可行性第88-90页
第五章 无核荔枝胚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第90-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7页
   ·材料第90页
   ·方法第90-97页
     ·无核荔枝胚胎总RNA 提取第90-92页
     ·RT-PCR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92页
     ·cDNA 第一链的合成第92页
     ·cDNA 的PCR 扩增第92-93页
     ·产物片段的纯化与回收第93-94页
     ·PCR 回收产物的克隆第94-9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7-100页
   ·有核胚及无核胚总RNA 的提取结果第97页
   ·RT-PCR 及其回收第97-98页
   ·克隆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第98-100页
     ·克隆ATPase 核苷酸片段序列第98-99页
     ·克隆Actin 核苷酸片段序列第99-100页
 3 讨论第100-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2页
缩略语表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菜用枸杞光合特性研究
下一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以教育领域为中心